赵祥荣和妻子一谈起孩子的上学问题,就愁眉不展。
赵祥荣是莒县来青的务工人员,也是一名12岁男孩的父亲,因孩子面临初中报名,这个父亲节他陷入了困境。据介绍,他12岁的儿子在老家缺人看管,毕节留守儿童服药身亡事件发生后,更让他惊恐不已。今年暑假后,孩子就该上初中了,他想把孩子接到青岛,可因为条件不符合,没有学校能够接收。“俺真不知该咋办了,谁能帮俺想个办法啊?”谈起自己的心愿,赵祥荣说道。
■讲述
来青打拼21年开起“店中店” 在城阳区正阳中路附近的建材批发市场旁,一间不到20平米的屋子被分割成两部分,前半部门摆放着各种型号的大理石板,后面则是一张床,这间小屋子就是赵祥荣夫妻俩居住和经营的地方。
赵祥荣是莒县人,今年38岁,来青务工已经21年了。赵祥荣记得,1994年,17岁的他跟着一位老乡来到了青岛打工,最初他在沧口一带干活,“在饭店里刷盘子洗碗,在工地上搬砖垒墙,还在码头上扛过煤球。”赵祥荣说,他只有小学文化,没有读过多少书,21年来一直都靠下苦力挣钱,几乎所有的脏活累活都干过。在老乡的介绍下,从2013年开始,赵祥荣租下了建材批发市场旁的这间小屋开始销售和安装大理石。“这个小屋原来是一家彩票投注站,生意也不怎么好,起初我就跟这家投注站一起租房,店前面由我来使用,后面则由彩票站继续使用。”赵祥荣说。
赵祥荣介绍,后来彩票站生意越来越差,经营者就准备撤掉,所以这间小屋就一直由他来使用。“这个屋虽小,一年租金也要一万五,可连个厕所都没有。”赵祥荣无奈地说道。
但由于店铺的位置相对偏僻,生意也不怎么好。“特别是受今年房地产影响,我们这一行业也很差。”赵祥荣说,在没有生意的时候,他依然闲不住,“这几天我就跟着一些老乡去打零工,每天扛着百十斤的大理石到六楼装修,一天能挣个两三百块钱。”赵祥荣说。
■无奈
孩子咋上学,他陷入两难 赵祥荣夫妻俩在青岛努力打拼,为的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生活条件,但毕竟因为条件有限,他们两人无法将孩子留在身边,多年来,孩子一直留在老家由双方老人来看管。
赵祥荣说,他的儿子今年12岁,目前是妻子老家一所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他跟妻子双方父母都比较健康,承担起了照看孩子的任务,让他们夫妻二人可以放心在青打工。
可随着老人年纪增大,老家接连出现变故。赵祥荣说,起初孩子是由自己父母照顾,可父亲在六年前去世,之后孩子由奶奶来照看,“可去年,奶奶也去世了。”赵祥荣说。
爷爷奶奶去世之后,孩子又被送到了附近的姥姥姥爷家。赵祥荣说,可姥姥姥爷也都70多岁了,身体很不好,尤其是姥姥今年又患上了颈椎病,“现在连给孩子做饭都有些困难,我真的不忍心再让两位老人给看孩子了。”赵祥荣说。
今年暑假后,孩子就该上初中了。赵祥荣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孩子接到青岛,让他在青岛上学。“近期正好是城阳区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的时候,我咨询了周边很多学校,可以我们现在的条件根本没有学校可以接收。”赵祥荣说,首先他跟妻子在城阳没有自己产权的房子,只是租赁房屋,再者夫妻俩也都没有劳动合同……
赵祥荣也曾考虑过放下手头的工作,和妻子一起回家,这样一家人就能团聚了。“但是家里的工作机会太少了,回家辛辛苦苦种地,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为了这些事,他和妻子这几天一直睡不着觉。
■求助
谁能帮忙想个解决办法 赵祥荣坦言,最近他一直关注报纸上有关贵州毕节“留守儿童”的报道,“想起我的孩子,我就一直感觉很愧疚,而且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我也很担忧。”赵祥荣告诉记者,儿子一直是夫妻俩的骄傲,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非常懂事。“平常英语都能考到98分,他7岁的时候就一个人坐车从老家来青岛,每次来的时候能见到我们,儿子都很高兴,不愿意回去了。”
“孩子一般都是在五一、十一这些假期能来一趟,每当假期快结束的时候,孩子都很不情愿地回去。”赵祥荣说起自己的孩子,又打开了手机中的相册。“这些照片都是今年孩子过生日的时候照的,我每天都会看一遍。”他指着手机里孩子的自拍照片,眼睛也湿润了起来,“说起来好几个月没见儿子了,想他了就给他打个电话,真想把他带到身边来。”
父亲节快到了,赵祥荣谈及自己的心愿时表示,就是能为孩子找一所学校,能让孩子不再继续“留守”,能跟别的孩子一样可以体会父母的关爱。“可这到底该咋办,谁能帮俺想个好的解决办法啊?”赵祥荣说。 文/图 记者 刘玉凡 徐新东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