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间照料中心陷困境 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是出路

2015-06-23 06:1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市北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志愿者们为老人们包饺子。(资料照片)



  端午节期间,很多人选择外出旅游,但不少老人却因怕劳累而不愿出去旅行,日间照料中心就成为了他们主要的活动场所。据了解,小长假期间,个别日间照料中心还特意为老人开了绿灯,假期也不休息。同时,假期记者走访了解到,尽管青岛市区日间照料中心早已达到在社区全覆盖,但不少中心都是居委会在运作,人手有限加之不具备专业养老服务、运营知识等原因,很多照料中心都出现运营不善,甚至关门的情况。

  事例

  照料中心关门

  老人们很失落


  6月22日,市北区即墨路街道热河路社区闲置的康复疗养室门前,挂起一个新牌子“市北e家居家养老服务站”。“原先我们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干不下去了,就一直空着。前段时间政府引进了社会力量,在我们这里开起了服务站。每天都有专业人员在社区或者到老人家里服务。”热河路社区书记邱继红说。

  据介绍,从2011年起,即墨路街道热河路社区就开始建设属于自己的日间照料中心,想为社区老人们提供一个吃饭、娱乐的场所,让老人不出社区就能得到养老院般的照顾。“前期设想非常好,我们街道也非常支持,购买了一批服务设备,有床铺、健身用具、康复理疗器材、棋牌室用品等,我们社区工作人员也非常积极都投入进来。”邱继红回忆说。

  就这样,热河路社区照料中心如火如荼地建起来了,配餐、娱乐、康复、休息……一体化的社区养老模式在当时非常先进,这还成为周边社区的重点学习对象。

  但没多久,照料中心遇到了麻烦。“太累了,忙不过来!”邱继红直摇头,“我们本社区工作人员总共才有5个人,本来社区事务就繁忙,弄了日间照料中心之后就更忙不过来了。”

  就拿配餐一项来说,每天中午约10位老人在照料中心吃饭,1个人根本照顾不过来,于是邱继红每天早上上班前都先去菜市场买菜,中午做饭的时候还要帮忙搭把手,“社区书记、主任、副主任都在照料中心帮忙,都没时间搞社区工作了。”邱继红感叹。

  运行了近一年的时间,这个日间照料中心支撑不下去了。“刚开始很多老人觉得失落,但没办法,我们社区人员确实忙不过来,配餐、康复等项目都停了,就剩下棋牌室,老人愿意去玩的话,可以自己去玩。”邱继红无奈道。

  ■困境

  缺专人负责和专业知识,资金也是难题


  据了解这并非个例。在即墨路街道的7个社区中,全都建设了日间照料中心,硬件设施也较为齐全。然而不少中心都运行了一阵后不得不关门了,还有社区的照料中心从来没能开起来过。近期,记者走访岛城多地发现,清江路附近的一处日间照料中心铁门紧闭,人庭冷落;浮山后一处日间照料中心,门头已经废弃,门口长满了荒草;嘉定山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也已经闲置多年。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海伦路街道社工科相关负责人分析,“政府当初投资建设了不少日间照料中心,最初都是委托社区居委会运营。但是众所周知,社区工作细碎繁多,居委会很难抽调专门的工作人员去做日间照料。”

  在人手缺乏的情况下,往往只能由社区书记或社区主任去肩负管理运营中心的责任,他们本身就有众多行政事务,对于照料中心只能起到大致的指导作用,具体事务由社区工作人员管理。而社区人员对服务对象和服务理念缺乏专业化认知,也不具备养老、护理以及运营方面的专业知识,这导致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管理不够精细化和科学化。“没有专人负责、没有专业管理知识,不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都难逃‘关门’的命运。”该负责人说道。

  而资金也是不少照料中心在发展中遇到的难解之题。热河路社区书记邱继红提到,“我们最初忙不过来的时候,也想过雇人来做,但是雇人的钱谁来给?”记者了解到,除了场地之外,照料中心的运营成本也很大,如饮食、组织活动、购买用品等都需要资金,而这一块,保障措施还不够完善。在照料中心的建设期,政府有明确的建设资金保障,但是在中心建成运营之后,却没有了持续的资金注入,有些奖补政策也限定各类标准框框。

  与此同时,老年人社会组织发展不够强大,不能在实际中发挥作用,没法给日间照料提供有力的支撑。此外,日间照料中心吸引志愿者服务力度不足,“在广州、深圳等地区,志愿者服务非常发达,很多照料中心有了义工团队的加盟后,组织了很多志愿服务活动,对于节约服务人力成本、搞活建设服务有着非常大的意义,而这些在青岛大多数照料中心里还是比较缺乏的。”养老协会相关负责人说。

  ■出路

  社区+专业社工,打造社区养老新模式


  相比冷清甚至闲置的照料中心,在八大湖街道老年幸福中心,记者见到了另一番景象。每天,84岁的季文馨和78岁的孙淑兰都要相约一起到幸福中心“上学”。原来,这处日间照料中心不仅给老人提供基本功能,还给老人提供学特长的机会,“丰富的娱乐休闲活动让我们的生活很充实,哪天不来就像少了什么似的。”季文馨笑道。

  记者了解到,这处“繁华”的照料中心前身也是由八大湖街道高邮湖路社区在负责运营,但社区人员精力有限也希望能引入合适的专业团队。恰好,专业社工师纪云波和杨晓玲恰好在为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办照料中心而发愁,得知这一消息后,就与街道社区开展合作。

  而她们的专业也给照料中心带来了活力,中心先后开辟了多种娱乐活动区域,吸引了众多有特长的老人以老带老,帮助其他老人学习,还有来自学校、社会几百位志愿者都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这处中心也发展成为市南区示范性日间照料中心,很多老人坦言在这里感觉很充实,也很踏实。

  无独有偶,长期以来,福彩四方老年公寓以专业化、细致化的服务成为养老行业的领头羊。院长杨乃发曾介绍,几年前,当他意识到社区养老成为养老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己也准备依靠现有力量发展社区养老。河西街道大山社区配建的日间照料中心建成之后却没能得到有效利用,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团队来运营,一直闲置。2013年,福彩四方老年公寓的专业团队接手这个中心,与市北区民政局、河西街道合作,打造大山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014年年初正式投入使用,提供日托、周托、月托和季托等不同服务标准。刚一运营,立刻得到广泛欢迎,老人在这里可享受五星级养老服务体验。

  而去年年底,福彩四方老年公寓又在嘉定山社区建起一处瑞昌路养老院,面积规模并不大,目前设置了32个床位,主要面向周边社区服务。正因为服务得到了认可,嘉定山社区也想与养老院开展合作,让专业团队帮助运营日间照料中心。“因为已经有了成功的先例,很多街道、社区都想和我们养老院合作,未来,我们也将根据实际,联合符合建设标准的社区照料中心,打造更专业的日间照料服务。”杨乃发介绍。

  ■探索

  吸引社会力量注入是发展的大方向


  与此同时,更为新颖的市北e家养老院也在悄悄孵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寻求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积极打造了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新模式。

  相比于传统的日间照料中心,这种新型社区服务站能为老人们做些什么?记者跟随养老护理员来到其中一位服务对象,82岁的困难老人朱云英家中,“平时护理员都来上门服务,帮我打扫卫生、做饭,有时候我身体不舒服,他们还给我做推拿按摩。”朱云英告诉记者,市北e家的居家养老服务站还能提供订购服务,“买菜,挂面,要个大桶水什么的,都可以上服务站去订,方便极了,就像是我的贴身管家。”

  “目前,在市北区合肥路街道、洛阳路街道、台东街道和即墨路街道4个街道已经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站。”张超介绍,市北e家养老院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进行发展。在服务站建设方面,几乎都是由政府投资,但是在后期运营中,政府设立考核标准,达到一定的服务质量,将给予其相应的资金奖励。“市北e家通过建立服务站的方式,将更好地深入社区,根据辖区老年人的需求,从网络到社区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建立起一个专业化的为老服务平台,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张超说。目前,全市养老机构达到253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达到1032个。在千余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中,大多数的运营还依托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仅有少数规模较大的中心是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或民间力量来运作。“社区养老因为具备距离近、环境熟悉等先天优势,绝对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该专家介绍,在实际运行中,日间照料中心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难题。但显而易见的是,如何更好地搞活日间照料中心,发展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新模式,不能单纯依靠政府、街道、社区。而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引入市场因素,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注入其中,应当是养老行业发展的大方向。

  记者 朱薪雨 实习生 王玉珠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