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后,作为“打好大气污染防治硬仗”的牵头部门,市环保局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在全局掀起了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加快推进环保工作的热潮。
采访中,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志德表示,市环保局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严格标准要求,全力实施攻坚,确保实现今年空气质量改善幅度进入全省前6位、主要指标位次不进入全省后3位、空气质量指数瞬时值不出现全国排名末位的攻坚目标。
着力治理工业污染。以华东督查中心检查的13家企业、我市列出的57家停产治理企业、412家限期治理企业为重点,综合运用关、停、限、转、迁等措施,坚决啃下工业污染这块“硬骨头”。按照《山东省清理整顿环保违规建设项目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要求,严格落实《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督促超标排放企业搞好治理、对标提升。毫不放松地抓好华东督查中心检查的13家企业的停产整改,对通过整治能够达到备案条件的,加大整改力度,积极向上级申请备案,争取尽早实现复产。对其他企业,继续跟进指导服务,能够稳定达标排放的,及时汇报衔接,争取上级支持,力争早日完善手续、恢复生产;对不符合产业政策、达不到备案条件的,一律不予复产,促其转产或关停。对全市57家停产治理企业和412家限期治理企业中尚未达标的,参照以上13家企业的整改方式,督促加快治理。
加快调整能源和产业结构。严格把好环境准入关,坚决不引不上排放不达标、超出环境容量的项目。充分发挥环保倒逼作用,统筹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发展布局,对城区分布集中的污染企业实施退城进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市辖五区范围内,禁用含硫量超过0.6%、灰份超过15%的煤炭。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力争全市天然气年消费量达到7亿立方米。计划全年建成压缩天然气加气站10座、液化天然气加气站4座,新增居民用户6万户、工业用户45户、商业用户140户。
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保持执法监管常态化、全天候,持续开展夜查、突查、巡查行动,对全市排污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整治,突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问题,深入开展环境执法大检查,加大现场检查频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违法排污、违法建设、规避监管、不正常使用治理设施的,坚决落实“三个一律,两个必查”:凡是巡查、夜查发现的偷排偷放行为,对企业一律依法停产整治、一律予以媒体曝光,对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责任人一律问责;凡是举报企业偷排偷放、违法排污的必查;凡是举报政府和环保工作人员姑息纵容违法排污的必查。
赵志德称,按照会议确定的“一大目标、两个发力、三个步骤、四个遵循”发展要求,立足环保实际,结合重点任务,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力度,攻坚克难,突出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巩固提升流域治污成果。加快推进城市水体治理工程,解决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率偏低、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破解青龙河、涑河等水质超标“老大难”。加强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沂河流域国土江河综合整治等治理项目,实施祊河蓝藻治理示范工程,同时严防行洪河道网箱养鱼反弹,提高流域环境质量。严格落实河流断面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监管长效机制。
持续推进污染物总量减排。一是加强减排项目监管,确保已经建成的污染治理设施稳定运行,实现既定减排效益。二是深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对现有治理设施提标改造,确保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三是制定实施重点污染源超低排放工程计划,降低污染负荷。四是计划8月份对各县区十二五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对不能完成减排目标的县区实施限批。
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处置。深入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行动,排查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在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组织保障、制度建设、现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排查危险废物处置的各个环节,严防非法转移、瞒报漏报等现象,确保环境安全。
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认真落实 “三引一促”部署,全面下放审批权限,优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畅通绿色通道,让“大项目、好项目”尽快步入审批快车道。落实班子成员分工帮扶制度,对全市重点骨干企业、重点建设项目实行结对帮扶,为企业技术改造、实现转型升级提供指导服务。积极探索污染物总量减排、总量指标分配等方面的新路子,通过准入把关、服务助推等方式,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加快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节能环保及新能源产业园,建立完善相关产业项目库,编制高质量的招商规划,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紧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好项目、大项目,通过博览会、推介会、洽谈会等方式,加大招商力度,不断增强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出台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继续搞好“一对一”服务,鼓励扶持企业把握市场导向,明确发展重点,尽快做大做强,努力打造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区域产业品牌。
赵志德表示,市委全体(扩大)会议,为实现全市新一轮科学跨越发展绘就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吹响了号角,也为环保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下一步,环保部门将坚持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统筹做好水污染防治、总量减排、生态保护等工作,努力实现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大美新”临沂建设提供坚实环境支撑。
记者 付茜 通讯员 凌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