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影雕艺人以刀代笔 20年雕出作品上万件

2015-07-07 10:58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影雕艺人崔华,用20年的坚持和传承诠释着一句话“一锤一錾总是情,万千气象石上留。”影雕不同于一般的石雕石刻,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手工雕刻艺术,最大特点是以刀代笔、聚点成画。艺人运用腕力,小锤子敲打在尖刀“钻石笔"上留下点痕,成千上万的点组成画面,兼具浓厚的金石韵味和独特的雕像风格。雕刻者通过调节笔点的疏密精细,以深浅虚实变化来表现图像,广泛用于人物肖像、山水壁画雕刻,作品线条流畅、栩栩如生。

  无数小白点组成画面

  崔华介绍,制作一件影雕,首先要选石材,以产自内蒙古的“蒙古黑”为最佳。接下来要对石材进行抠圆、粗磨、水磨、上光、磨边、上蜡等10多道工序,使石面变得光滑、黑亮。接下来就是创作,一件直径40厘米的圆形作品,一凿一刻,“点数”以几十万次计算,这道程序花费一周时间,一件作品才能呈现出来。

  6日上午,记者来到崔华的工作室,学徒们忙得不亦乐乎。雕刻者左手拿着特制的钻石笔,右手拿着小锤,小锤子敲打在钻石笔上,留下细密的小白点,伴随着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成千上万的小白点组成活灵活现的画面。所谓钻石笔不过是水泥钉模样的剪刀,在影雕艺人手里变成了挥毫泼墨的画笔。“光线强的地方就要反复雕,光线暗的轻轻敲几下就好了,反正得耐着性子来,不是一下能雕完的。”学徒范丽芳笑着说。

  据介绍,崔华出生在一个石雕世家,雕刻手艺是从祖辈传下来的。与石雕相比,影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影雕艺术集绘画、素描、摄影与雕刻等艺术形式于一体,兼具西洋绘画的严谨造型和中国绘画的笔墨神韵。他从1995年开始研究影雕技艺,尝试采用纯天然黑色大理石材质,运用“针白黑”浅雕工艺及“黑白明暗”的光学原理,要求艺人具备深厚的绘画功底和娴熟流畅的刀法。经过20年的摸索,影雕技术逐渐成熟,广泛用于人物肖像、山水壁画、名人诗词和动物花鸟中,将三庄石雕石刻从农业生产、生活领域开拓到工艺美术的高度。

  影雕白玉盘成为国礼

  在前不久召开中亚论坛之际,崔华为乌兹别克斯坦副总理私人定制的影雕白玉盘,被作为国礼赠送出去,成为代表两国友谊永恒持久的纪念品。“同时用了影雕和油画的技巧,永远都不会掉色失真,除非受到外力的损害。”崔华自信地介绍说。

  目前,三庄影雕取材为中国黑石材和汉白玉,其中的汉白玉制品是近两年研究出来的,其优于墨玉制品的一点就是能着色,作品以白底彩画的形式呈现。“四川雅安的汉白玉材质最好,最适合影雕,但是太容易碎。”崔华介绍,先将厚度3㎝到4㎝ 的成品玉石板打磨成3㎜ 到4㎜ 的白玉盘,这个过程中就有60%的作品,以破碎失败告终。打磨之后再采用影雕手法雕刻,再着上颜色,让油彩渗透到玉石之中,使其永不褪色。

  “一个小蝈蝈就要做一个礼拜,腿上的纤毛、头上的胡须都要细心雕刻,上色也得十来遍。”崔华说,“雕刻细节的时候要用放大镜,特别是眼神、头发丝,一点雕不好就出不来神韵,整个作品就全费了。”

  成立影雕艺术工作室

  结合市场,崔华成立了影雕艺术工作室,以历史名人、开国元勋影像为重点题材,并着手研究更具有日照地方特色的作品。目前,影雕已成为日照市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2012年被评为市级文化产业基地。现在传承人有九人,3年下来,产值在百万元以上。“我想找一些艺术爱好者和残疾人为学徒,把技艺手把手地教给他们,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崔华表示。

  20年来,崔华雕出作品上万件。对于未来,崔华说,将影雕作品和落地屏风结合起来,将影雕的面积扩大化,创作出更具视觉冲击力的作品。现在重点发展的是白玉盘影雕制品,因为它的市场需求和市场潜力非常乐观。采访时,崔华正在修整工作室,他想把自己的影雕创作间扩大,开一个展示影雕作品的展厅,让自己的影雕有一个更广阔的展示平台。

  文/图 记者 陈平平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影雕艺人 崔华 日照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