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向全国有偿征集家谱 今年已征集22套98册

2015-07-14 06:29   来源: 青岛早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一本厚薄不一的书,记录着一个家族的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这就是家谱。家谱与正史和方志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根支柱。记者从崂山区档案馆得知,从2008年开始,该馆征集家谱,在收集了崂山区、青岛市众多家谱后,现在把目光瞄向了全国,首次向全国有偿征集家谱。今年以来,崂山区档案馆已经征集了河南省周氏等新编家谱22套98册。

  ■家谱

  记录家族的历史


  昨天下午,记者赶到了崂山区档案馆,该馆文件管理科科长杜俊河正在整理前不久征集来的家谱。聊起当初为什么要征集家谱。杜俊河介绍,“盛世修志,望族修谱。”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搜集宗谱、家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

  “家谱又称宗谱、族谱、世谱,简单地说,家谱是家族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它不仅记录着家族的来源、迁徙,还包罗了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杜俊河说,当初档案馆之所以要征集家谱,是要保存好这些文化遗产,征集来的家谱永久性收藏,也是在抢救普通人的一个家族记忆,同时也方便市民来查阅自己家族的家谱,看看家族变迁历史。

  杜俊河说,2002年统计,崂山区有307个姓,按人口数排名前15名的姓氏分别为王、刘、曲、李、张、姜、孙、宋、高、陈、辛、段、朱、董、徐。2008年,杜俊河经过调查,崂山区共有200多套家谱。这些家谱的历史年代大都非常久远,许多都修于明清时期。

  ■故事1

  四次电话淘来珍贵家谱


  摸清了崂山家谱的底后,想要征集上来难度却不小。杜俊河拿着调查表,挨个社区到家谱持有人家里征集,但是经常会碰钉子。2009年,杜俊河给大麦岛社区一户杨姓居民打电话,想要征集他们家族的家谱。先后打了三次电话,对方就是不愿意出借。在社区书记的帮助下,杜俊河打了第四次电话,对方勉强说可以看看。“当老人从柜子里拿出了一个直筒,再从直筒里掏出了发黄的家谱时,我知道这份家谱有多么重要。”原来,这份家谱是清末开始记录的,其后费尽周折才保存到今。杜俊河给老人写了一个收据,半个月后,复制了一份家谱,又把家谱物归原主。

  ■故事2

  意外收获大姓族谱


  历时两年多时间,杜俊河征集了崂山区的家谱逾200套,涉及55个姓氏。之后,崂山区档案馆开始征集青岛辖区的家谱。在征集家谱过程中,也有让杜俊河很感动的事情。李沧区上王埠社区的一位曲先生得知崂山区档案馆征集家谱,亲自把一套《曲氏族谱》送到崂山区档案馆。“曲先生非常让人感动,他自费调查家族的谱系,还自费印刷了族谱,前后花费了三四年时间。”杜俊河说。

  在一次跟即墨谱牒协会互换家谱中,崂山区档案馆收到了一套《即墨蓝氏族谱》,杜俊河说,即墨蓝姓是当地的大姓,是明朝蓝玉的后代传人。在一次征集其他物件中,杜俊河得知李沧区居民秦先生手中有一套《秦氏族谱》,秦姓在即墨当地算是一个大姓,这趟征集工作让杜俊河收获很大。

  记者 陈勇 摄影报道

  ■小知识

  家谱包括三部分


  家谱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图,即某人的世系所承,属于何代、其父何人;第二部分是家谱正文,是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的,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这些介绍性的文字,长者50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第三部分为附录。家谱大多有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的传统。在民国以前,旧的家谱除留下极少几套保存在宗祠或族长手中外,其余都要全部销毁,取而代之以新家谱。

   [编辑: 张珍珍]

相关阅读

崂山 家谱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