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学义
节约用水理应成为我们的本能,千万不要等缺水真正威胁到自己的生活时才开始节水。节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而敌人便是我们自己那些早该丢弃的恶习。
干旱正在大地蔓延,一步一步紧逼人们的生活。
由于旱情的持续发展,作为市区重要水源地的大沽河,部分河段已干涸,遭遇近2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旱情。连日高温也给城市供水带来严峻考验。据悉,7月24日市区供水量达到78.8万立方米,一举打破本市116年供水史上的最高纪录。随着气温升高,预计该纪录很可能会被再次刷新。
抗旱已然到了必须引起所有人重视的地步。近段时间,抗旱作为一个关键词频繁见诸报端。有家人或亲戚在农村的,更能直观感受到旱情的严峻——当辛苦种下的玉米在地里叶子打卷,当果树面临减产乃至绝产,那种焦渴是何等让人心痛!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虽然此时身不在农村,但农村有我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粮食蔬果,有我们血脉相连的亲戚家人,所以,对于抗旱我们断无旁观之理,也绝无置身事外之可能。
面对打破116年纪录的供水量,我们理应警醒。目前岛城原水比较充足,供水设备设施已接近满负荷状态。而天气预报称,下周本市还是没有明显的降水过程。习惯了随心所欲用水的城市人,一旦缺水,生活将会感受到明显不便。显然,节水已势在必行。
“节约用水”尽人皆知,它决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我们看过太多言行不一的人,他们一边嚷着“节约用水”,一边将其抛到九霄云外。这看似不计较水费,实则对资源无敬畏之心;看似一时粗心大意,实则没有良好习惯。水是一种珍贵的资源,如果说犯错尚可原谅的话,那么漠视其浪费则是一种耻辱与罪过。特别是在抗旱形势严峻的当下,形成“浪费可耻”的共识尤为重要。
青岛本是一座有着节约用水优良传统的城市。在历史上,青岛是一座缺水的城市,很多老人还有拿着水桶排队打水,老少三辈用一盆水洗的记忆。1989年“引黄济青”工程之后,青岛才逐渐摆脱缺水的困扰。如今的年轻人最应该向老人学习,学会几个真正实用的细节,远胜过谈论一百次节水话题。比如,餐具最好放到盆里洗,不要直接用水龙头洗;洗浴时间断放水,搓洗时关水;在抽水马桶里放几块砖,或用可乐瓶灌满水后放进水箱,将其“变小”……当细节变成习惯,节水才能落到实处。
旱灾之下,节约用水理应成为我们的本能。千万不要等缺水真正威胁到自己的生活时才开始节水。在水资源短缺的大环境之下,节水也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而敌人便是我们自己那些早该丢弃的恶习。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