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科技和财经战线的杰出领导人,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原国务委员张劲夫同志的遗体,6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张劲夫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7月31日23时5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张劲夫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前往医院看望或通过各种形式对张劲夫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6日上午,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庄严肃穆,哀乐低回。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张劲夫同志”,横幅下方是张劲夫同志的遗像。张劲夫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上午10时许,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在哀乐声中缓步来到张劲夫同志的遗体前肃立默哀,向张劲夫同志的遗体三鞠躬,并与张劲夫同志亲属一一握手,表示慰问。
党和国家有关领导同志,前往送别或以各种方式表示哀悼。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张劲夫同志生前友好和家乡代表也前往送别。
主持中科院,创造“黄金十年” 张劲夫同志,原名张世德,1914年6月出生于安徽省肥东县,曾就读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他青年时代追求进步,1934年秋在上海参加党的秘密外围组织“中国左翼教育工作者联盟”,193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至1949年,任鲁南军区第二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共鲁南区第二地委书记,鲁南、鲁中南行政公署副主任。他组织发动干部群众深入开展参军支前运动,为前线提供了大量人力、财力,有力地保障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1956年5月,张劲夫同志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主持中国科学院日常工作。他主持中国科学院工作的十年,是中国科学院大发展时期,也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十年间,中国科学院发展成为拥有110多个研究所、职工总数6万余人的大型综合性科研机构,开创了中国尖端技术多个第一,为我国技术进步、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1958年,在党中央的领导和部署下,他领导中国科学院围绕“两弹一星”承担和展开了一批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工作。
1975年1月,张劲夫同志任财政部部长、党组书记。他上任后,配合邓小平同志开展的全面整顿,集中精力狠抓机构、思想、财政业务整顿,恢复财政工作正常秩序。
1979年12月,张劲夫同志任安徽省委第二书记并当选为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1980年3月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他不断清除“左”的思想,大力推进农村改革,继续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把这种形式扩展到林业、畜牧业、渔业等行业,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982年5月,张劲夫同志任国务委员兼国家经委主任、党组书记。在主持国家经委工作中,他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经济转型发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和打击经济领域犯罪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985年兼任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主席。他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开发海外华人资源,积极开展国际人才交流活动,推动出台了多项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是我国新时期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开拓者之一。他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王泯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