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养殖面积三年减少7000公顷,市民餐桌上的海鲜少了?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近日从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上半年远洋捕捞8.7万吨海鲜,超过去年总和。而且三文鱼等名贵鱼种也已经可以实现本地养殖,市民可以享受更多优质海鲜。工作人员介绍说,在海洋资源萎缩的背景下,休闲渔业成了发展方向。
海水养殖面积减少7000公顷
“虽然目前全市的渔业发展在提升,但水产养殖的压力比较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海水养殖面积的缩小,三年的时间从4万公顷减少到3.3万公顷,渔业发展急需拓展空间。”近日,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目前全市海域总面积1.22万平方公里,其中滩涂面积380平方公里,虽然海域面积广阔,但其中可以利用进行近海水产养殖的面积却只占其中一小部分。
随后,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从城阳和胶州两地的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近海海水养殖分别都占了一定的比例,逐步的“退耕还海”自然会对水产养殖产生一定的影响。“城阳这里滩涂和养殖池的总面积约为14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10万亩,其中滩涂占了7万亩,养殖池约有3万亩左右,”城阳区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说,海水育苗的种类主要有海参、鲍鱼、海湾扇贝、对虾、梭子蟹、大菱鲆、牙鲆等,淡水品种主要有吉富罗非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全市海水养殖品种20多种,主要包括海参、各种鱼类、对虾、贝类、藻类、三疣梭子蟹等,淡水养殖品种10多种。伴随着最近几年部分近海养殖池逐渐还海,短时间内如果没有其他措施,势必导致近海水产养殖的产量有所下降。
近几年,一到开海之时,总是免不了会有本地海鲜和外地海鲜之“争”,虽然都是新鲜上市,但本地海鲜还是凭借着口感等优势,身价高出一头,但物以稀为贵。市海洋与渔业局的工作人员也坦言,目前青岛市场上的本地海鲜,如果不区分种类,单从总量上来,外地海鲜有着超过七成的市场占有率。但随着近海的一些养殖池正在逐渐退出,本地海鲜的总量势必会有所减少,这种情况是否会造成海鲜缺口?市民餐桌上的本地海鲜是否会更少?
远洋捕捞半年收获8.7万吨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的半年工作总结中发现,目前青岛正加快海洋捕捞业“走出去”步伐,鼓励企业和船主“并小建大,拆旧建新”,改善渔船装备,通过捕捞远海鱼,以解近海的“燃眉之急”。
“发展远洋渔业,是对渔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通过提升远洋捕捞能力的方式,丰富市民餐桌上的海鲜种类。”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说,现在全市注册远洋渔业公司27家,已批远洋渔船125艘,其中,正在作业渔船83艘、在建渔船36艘、待建渔船6艘。赴南极开展磷虾捕捞作业的亚洲最大的拖网加工渔船明开号即将满载而归。其中今年1至6月,全市远洋自捕水产品产量8.7万吨,产值6.1亿元,已超去年全年产量。
随后,城市信报/信网记者采访了多家远洋渔业公司了解到,近年来,远洋渔业发展迅速,洋海鲜在市民餐桌上逐渐多了起来。“8月4日,我们公司两艘远洋渔船满载而归,共捕获了5500吨鱿鱼,截至目前 ,公司今年的远洋捕捞总产量已达1.9万吨。”位于青西新区的青岛中泰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这样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除此之外,青岛鲁海丰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渔业公司负责人赵主任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今年3个月的休渔期期间,14艘季节性冷冻船也从韩国附近的海域捕获了3000多吨鱿鱼。
据青西新区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介绍,区内鲁海丰、金城远洋、中泰等远洋渔业企业2014年远洋捕捞秋刀鱼、鱿鱼等产量4.6万吨,主要在俄罗斯、韩国、朝鲜、印尼、马来西亚、阿根廷、刚果(布)及毛里求斯等海域作业。不仅远洋捕捞获得大丰收,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还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青岛现在还有不少企业加快与国外进行远洋渔业开发合作。“8家企业与9个国家地区建立合作项目,其中,鲁海丰公司与马来西亚渔业部签订协议,成功争取马方50艘远洋渔船配额,并获建20平方公里的马来西亚北方渔业国际港和产业园项目。”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说。
多种洋海鲜丰富市民餐桌
得益于远洋捕捞的发展,市民餐桌上 ,洋海鲜唱起了主角,那么这些洋海鲜多是产自哪些地区?哪些种类的洋海鲜进口最多?城市信报/信网记者采访了多家渔业公司。
“目前来说,每年从国外捕捞的海鲜,阿根廷鱿鱼、北太平洋秋刀鱼和南极磷虾等居多。”8月11日,青岛中泰远洋渔业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姜先生这样说。他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最近几年青岛的远洋捕捞确实发展很快,不少公司都有成规模的远洋捕捞船队,“我们公司现在就有7艘远洋捕捞船,今年上半年在阿根廷附近海域捕捞阿根廷鱿鱼,现在渔船陆续返航,收获的阿根廷鱿鱼在2万吨左右。”除了阿根廷鱿鱼之外,据姜先生介绍,公司也会在每年的下半年安排渔船在西北太平洋海域捕捞秋刀鱼,这也是远洋捕捞的另一种“重量级”海鲜。“西北太平洋秋刀鱼一般每年秋季左右最好,这时候青岛不少公司的渔船都会到那里捕捞秋刀鱼,一船的捕获量在1500吨到4000吨不等。”
鲁海丰公司的工作人员也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虽然公司还有进口金枪鱼和鳗鱼等加工业务,但是这些进口的海鲜加工之后大多出口国外,而真正能够走上市民餐桌的海鲜,绝大多数也就是阿根廷鱿鱼、北太平洋秋刀鱼等,“这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海鲜,青岛本地人就喜欢吃,而且夏天烧烤很火,烤鱿鱼、烤秋刀鱼都是常见的种类,所以进口量很多”。
不止这几家公司,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了解到,早在今年2月份,巨轮“明开”号渔船从荣成市西霞口村龙眼港码头驶出,奔赴南极公海海域开展为期两年的捕捞作业,成为我国首艘由民企投资的赴南极远洋捕捞船,也是青岛首艘赴南极作业远洋捕捞船。据悉,“明开”号渔船来回两年的作业,预计将至少带回南极磷虾5万余吨,竹荚鱼2.5万吨,少量的南极冰鱼与目前世界上极为昂贵的犬齿鱼。
本地也养名鱼,发展休闲渔业
破解渔业资源萎缩难题,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海鲜需求,远洋捕捞是一个方法,另外还是需要在本地海鲜养殖上做文章。据介绍,岛城有水产育苗场3000多家 ,总育苗水体300多万立方米 ,年育苗能力近100亿单位,其中国家级水产良种场1处,省级水产原良种场27处。
“以前本地的养殖鱼基本就是黄鱼、鲈鱼和黑头鱼等几种,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外面越来越多有名的鱼,在青岛也可以养殖了,市民餐桌上的海鲜更加丰富。”8月11日,崂山区海洋与渔业局相关工作人员这样说。
工作人员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本地养殖的三文鱼等高附加值鱼种在崂山落户,当地的养殖户已投资建设了具有恒温自控、循环水系统的高科技陆基工厂化设施。而昔日传统的网箱养殖,面对近海污染时也做出了改变。在崂山湾、沙子口湾、唐岛湾和灵山湾等地均发现,这些具有深海抗风浪功能的网箱,主要是养殖鲈鱼、黑头鱼和小黄鱼。但养殖水深达到了15米以上。
采访中,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了解到,青岛的蛤蜊扇贝是养殖中的“大户”。2013年整个青岛市水产养殖总产量为120万吨,而贝类能占到一半以上。目前岛城贝类养殖种类,主要包括扇贝、牡蛎、海红、菲律宾蛤仔等,品种比以前多了不少。
“现在为了加快渔业生产的发展,相关部门已经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吸引远洋企业在青岛落户,扩大远洋船队规模,争取年内全市作业远洋渔船达到90艘,全年远洋渔业捕捞量突破15万吨,实现产量、产值再翻一番。”除了远洋捕捞之外,另一个重点是要稳定发展水产养殖。重点发展陆基工厂化养殖、深海网箱养殖和池塘标准化养殖,抓好养殖设施设备和池塘标准化升级改造,“年内工厂化养殖车间新发展3万平方米,池塘标准化改造新增4000亩,深水抗风浪网箱新增50个。”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了解到,市海洋与渔业局已制定计划,到2015年将培育省级以上休闲渔业示范基地30处,创建10个海上田园、海鲜品尝、节庆休闲等休闲渔业品牌。“首先要发展以垂钓为主的休闲渔业基地。以近郊的池塘养殖基地为主,建设休闲渔业垂钓项目。以人工鱼礁区和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区为依托,建设海上垂钓平台。以捕捞渔船为依托,建设海上捕捞、垂钓项目。”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说。
除此之外,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说,在现代渔业发展上,目前正在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水产品的冷链物流基地,加快建设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张鹏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李敏娜]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