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哈佛的招生官,你会青睐什么样的学生申请?”哈佛大学最近在京沪两地举办中美学生领袖峰会,四位今年被哈佛大学本科录取的中国大陆新生分享了自己的申请心得。哈佛招生官员表示,“与传统意义上的‘优等生’不同,哈佛愿意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包装过度的学生”。 来自重庆的考生张潇月,因为在分享中“三句不离麻将”,不少媒体以《重庆女生把麻将心得写进申请被哈佛录取》为题加以报道。假如你误以为只要会打麻将便能上哈佛,恐怕只会离哈佛越来越远。把哈佛录取学生的综合考量,抽取部分出来加以渲染,是把国外顶尖大学选拔中国学生的过程神秘化、理想化了。
崇尚个性和独立思考、考察学生综合素质,这些都不错。但是,这样的选拔要点和规程,中国的海外留学机构、考试专家和父母,总有办法提炼为各种应试技巧。几乎可以预见,这几位新晋哈佛精英的录取心得,一定会成为接下来数年那些希望进入哈佛的中国精英家庭小孩的床头秘籍,如何包装之余又不显“过度包装”,只会让洋考官的判断力承受更大挑战。
实际上,不是每个被哈佛录取的学生都有一个那么出众的故事可以讲出来。比之个人的运气和经验,哈佛录取什么样的学生,其背后的假设和价值观是什么,经过了哪些变化,哪些社会辩论和平权运动,这些讨论才更有营养,也才能争取让中国出现哈佛,而不是出现更多哈佛学生。8月19日《南方都市报》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