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红梅
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敬意一向深植中国人的内心,所以当这些酸楚展露于公众面前的时候,更应引发充分的关注。也只有真正为教师们设身处地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才是真正把“尊敬”二字落到实处。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如期而至,在此谨向老师们送去感恩与祝福。在这样一个日子,平日为莘莘学子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教书育人是他们的神圣使命,他们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理应获得更多的尊重与回报、发展与快乐。
然而,当我们认真审视教师这个群体时却会发现,在光辉的职业外表下,他们有着众多不为常人所知的酸楚。近日,本报记者向岛城中小学教师发起调查,结果显示:95%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比较大,57%的教师感觉非常有压力,过半教师表示工作量大、晋升难是压力的主要来源。另外,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衡,有媒体报道,某小学51个班没有一个男班主任,这与教师工资水平、职业特点等多种复杂原因有关。还有女教师倒苦水,每天早上七点就到学校盯早自习,没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对家庭深感歉疚……
千年以来,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敬意一向深植中国人的内心,所以当这些酸楚展露于公众面前的时候,更应当引发充分的关注。也只有真正为教师们设身处地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才是真正把“尊敬”二字落到实处。
为教师减压是当下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为学生减负”的口号早已传遍大街小巷,然而“为教师减压”的说法以往却少人提及。基层一线的中小学教师肩负着为国育苗的重任,工作压力非常大。一方面整天围着孩子转,一心扑在课堂上,承担大量教学和管理任务;另一方面职业上升空间却有限,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顶多只能熬到“副高”就“船到码头车到站”。而教师工作压力大,不仅会影响个人职业幸福感,而且有可能使其将不良情绪带进教学过程中,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给教师减压,就必须切实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让广大教师献身教育,除去教育情怀、职业爱好等主观因素外,还需要真正关注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发展空间等客观条件。在今年教师节来临前夕,李克强总理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兴学育才作为为政之先,一如既往地重视教育发展,无论财政收支压力有多大,我们对教育的支持力度不会减,向教师队伍倾斜的政策不会变,建设教育强国的决心不动摇。此番铿锵有力的表态,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给教师减压,事关教育发展大计,还需要国家和社会多方努力。今年教师节来临之前,全国1270万中小学教师收到了一份暖心“大礼包”——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此举真正抓到了教师待遇和成长的问题,如能落到实处,无疑有助于减轻中小学教师晋升压力,让他们专心教学、做好本职工作。
作为普通百姓,也需要给予教师们更多的理解。这不只体现于尊敬自家孩子的老师,更体现在对教师这一群体的善意,以及对良好的舆论氛围营造。只有每个人都对教师绽放阳光般的笑容,他们才会是“最光辉”的群体,也只有每一天都把尊师重教贯彻于行动中,教师节也才不仅仅只是一个一闪即逝的节日。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