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11日发文表示,为进一步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自2015年9月15日起改革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由现行的时点法改为平均法考核。
央行要求,维持期内,金融机构按法人存入的存款准备金日终余额算术平均值与准备金考核基数之比,不得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同时,为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存款准备金考核设每日下限。即维持期内每日营业终了时,金融机构按法人存入的存款准备金日终余额与准备金考核基数之比,可以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但幅度应在1个(含)百分点以内。
对于此次改革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采取小步审慎推进的做法,对存款准备金实施平均法考核的同时,辅以日终透支上限管理。改革后的考核制度有助于金融机构平衡好资金运用效率和流动性安全的关系,督促其不断提高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和科学性,也有利于平滑货币市场波动。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当前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情况下,此次改革基本不会对市场流动性造成影响。
据了解,1998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至今,我国对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实行时点法考核,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需每日达到法定要求。目前,主要经济体央行均采用平均法考核存款准备金。
银行人士解读新考核办法 岛城一家国有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央行过去考核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是时点法考核,即每月的5日、15日、25日缴纳存款准备金,根据月末,10日和25日的存款基数,实行原则是多退少补。原来考核制度的缺陷是可能会放大资金面波动,比如月底存款往往会增加,那么对应的,下个月5日就需要补缴一大笔准备金,这样就加大了资金面的波动。”
而平均法考核只需要金融机构存入的存款准备金日终余额算术平均值与准备金考核基数之比不得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就可以了,并且还有1个点的缓冲。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认为,由于存款运行波动较大,往往存在“月末增加、月初减少”的现象,时点法考核导致商业银行补缴准备金的数额波动很大,不仅增加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也加剧了货币市场波动。由现行的时点法改为平均法考核,将有效降低银行补缴准备金数额的波动,减少资金大进大出的现象,从而减少其应对突发性支付的超额准备金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流动性存在一定缺口时可以释放一定的流动性,进而平滑货币市场波动。
连平同时指出,从目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来看,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竞相贬值,美国加息预期也较为强烈,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一次性调整释放前期贬值压力之后,未来监管当局很大可能会考虑进一步采用降准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方式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以稳定货币市场利率,同时在外汇市场卖出美元以从总体上稳定人民币汇率。本报记者 乔秀峰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王泯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