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想吃土豆泥。”
“好呀,我煮熟了土豆,你可要自己把它们捣成泥啊。”
“妈妈,快看,我的土豆泥做成了!”
“真厉害,那我以后就叫你‘土豆儿子’。”
“好难听的外号,那我要给你取个更难听的外号,叫‘地瓜妈妈’。”
……
上面这样的对话情景在每一个家有小学生的家庭里可能都有的。可这个对话中的“土豆儿子”是个脑瘫孩子,平常孩子把土豆捣成泥或许只需十几分钟,而他却要满身流汗地捣上一个小时,在这个孩子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康复训练的影子。而“地瓜妈妈”则是位从未放弃儿子,用轮椅推着儿子陪伴其一起上小学,十几年坚持给孩子做康复训练的坚强妈妈。这样听来,这段有趣的对话饱含了温情与辛酸。9月11日,记者走近了李沧区的这对令人感动的母子,分享了他们之间美丽的约定。
文/本报记者 魏海洋
■一声呼吁
老师心愿情牵脑瘫娃 本报9月10日A4版《给他们一个无忧的教师节》征集了市区100位教师的微心愿,教师的心愿报道推出后引起广泛共鸣。其中,李沧的永宁路小学五年级数学老师王桂荣的愿望更是感动全城。“我希望我们班一直与病魔斗争的刘金泉同学,能得到免费的康复训练。”王桂荣在心愿里提到。“这背后不仅体现了一位老师为学生着想的伟大精神,也让人佩服脑瘫学生的坚持和他母亲的乐观,这样感人的事情我读来久久不能平静。”本报热心读者陈晓龙给记者打来电话说。
在永宁路小学门口,每天早上都会出现一位妈妈推着轮椅送儿子上学的情景。9月11日,记者来到了永宁路小学,见到了王桂荣老师心愿里的刘金泉和刘金泉的妈妈刘淑莲。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五年级三班的教室门口,这节课恰巧是王桂荣老师的课。记者隔着玻璃向教室望去,一下子就认出了刘金泉。第二排靠窗的位置,刘金泉双手扶在课桌上听讲,凳子和其他同学的不同,凳子左右和后方都焊上了铁架,防止刘金泉坐不稳。由于肌肉力气不足,刘金泉明显坐的不如其他同学直。
■一个承诺
绝不会放弃亲生骨肉 因为刘金泉患有脑瘫,生活不能自理,所以妈妈刘淑莲一直在学校陪读。39岁的刘淑莲走起来脚步很快,处处显现着很精神。刘淑莲的老家在城阳区的农村,毕业后就到了一家纺织厂工作。刘淑莲说,丈夫在李沧区的一间园林公司当园林工人,结婚后她跟着丈夫来到了李沧生活。2003年12月23日,两人的爱情结晶诞生了。“一岁半的时候我们感觉孩子很正常,也开口叫爸妈了,但就是迟迟不会爬不会走。”等到儿子一岁七个月的时候,刘淑莲夫妻有些着急了。
“后来医生诊断为脑瘫。”刘淑莲说,那天整个下午,夫妻两个人谁也没说一句话。“到了晚上,我爱人跟我说了一句话,他说,孩子是老天给的,有什么困难我们共同面对。”丈夫的一句话让刘淑莲的眼泪决了堤。“脑瘫的孩子治疗费将是个无底洞。曾有人劝我放弃这个孩子,可丈夫的话一直在我的耳边,儿子可爱的笑容也刻在我的心里。你说我怎能放弃自己的骨肉。”讲到此处,刘淑莲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一路陪伴
妈妈陪你一起去上学 “孩子恢复成正常人的机会几乎没有,但如果我坚持下去,相信终有一天会让儿子站起来。”刘淑莲说,四处找康复机构成了孩子小时候的大部分工作,有了孩子的牵绊,刘淑莲也再没能腾出来空找工作,因为孩子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妈妈。由于刘金泉需要妈妈的时刻陪护,加上身体的残疾,孩子没有上过幼儿园。初中水平的刘淑莲成了儿子的幼儿园老师,识字认数。转眼间到了刘金泉上小学的时候,一个问题摆在了全家人的面前。是把孩子送到特教学校,还是让孩子进入正常的小学?“我也希望有一天他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思考再三,我们还是想把孩子送到正常的小学。”想归想,学校接收不接收?同学会不会投来异样的眼光?
带着忐忑的心情,刘淑莲找到了永宁路小学当时的校长毕校长。刘金泉符合该小学入学条件,学校也愿意接收这个孩子,这样金泉进入了一所普通小学读书。“由于孩子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我就和学校商量,陪儿子一起上学。”刘淑莲说,自从儿子上学后,她也努力学习了,不会英语,她重新学习,为的是能伴随儿子成长。
■一个希望
借助自己力量站起来 虽然命运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显得很不公平。可刘淑莲依然乐观和积极。“做训练是很痛苦的事情,孩子身上疼,我心里也疼。”刘淑莲给记者讲道,儿子5岁的时候,康复训练的老师借助辅助设备让金泉站立了一下,就这短的不到一秒的站姿却深深地印在了刘淑莲脑海里。“看着儿子站起来的那一瞬间,我一下子就哭了。我想象着有一天能看着儿子站起来,借助自己的力量站起来,而不是在轮椅上度过一生。”刘淑莲反复地念叨着,语气中充满了坚定和力量。
刘金泉今年上五年级,年龄是12岁,比同级学生的年龄大一岁,大一岁的原因是金泉曾经休学一年做了手术。而正是2012年下半年的手术让刘金泉遇到了站起来的转机。“原来孩子脚后跟没法着地,两腿是交叉的。”刘淑莲说,肢体矫正手术后,孩子髋关节和脚根部的肌腱恢复了正常。从一岁七个月开始,刘金泉每天都坚持康复训练,十年的时间,这个原本只能“瘫软”在床上的孩子渐渐变得有力了。“现在金泉可以借着矫正器独自站立二十秒了,这是我们的希望。”刘淑莲说,康复训练她还要让金泉坚持下去。
■一生约定
希望能融入正常生活 刘金泉每天只能在学校度过一上午的时间,因为每天下午他都要和妈妈一起去做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在黑龙江中路的青岛圣德老年护理院,这是一家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护理院,刘金泉是这个医院里唯一一名进行康复训练的小孩。由于政府的支持,目前刘金泉在圣德老年护理院的治疗费用被减免了,这也得以让训练继续。“当时来治疗时我们没有专门针对小孩的治疗方案。我就重新学习了针对脑瘫孩子的康复疗法。”金泉的康复治疗师谷佳说。
当天的康复训练分为好几个环节,要坚持近两个小时。谷佳耐心地帮金泉做着,压腿,抬腿,抬手,这些简单的动作在刘金泉做来都是如此的费劲。“压腿以及肌肉恢复训练伴随着剧烈的疼痛,这对于一个12岁的孩子来说真的是太难了,但金泉坚持的很好。”谷佳说,如果坚持下去,在几年后金泉一定可以借助器械自己走路。
记者看到,虽然金泉很配合,但疼痛也让他流下了眼泪。“来,宝贝,你只要做到20个动作,我就给你好吃的糖果。”一旁的刘淑莲看到孩子的痛苦表情,用激励的话语劝慰着儿子。这也成了母亲和儿子的约定。刘淑莲说,对于儿子她没有太大的期望,只是希望他能融入正常生活,快乐成长,就像品尝糖果一样,能够品尝人生的甜美,而不是久尝人生的酸楚。
■记者手记
校内的保障,校外如何延伸? 采访刘金泉、刘淑莲以及学校的时候,记者时时刻刻被一种强大的力量包围着。这种力量来自三个方面,金泉本人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和乐观,金泉妈妈的不放弃和积极乐观,以及学校师生对于金泉的帮助和支持。这所有的一切让人看着听着就能流下眼泪,为生命的顽强和人间的爱心而鼓掌。
今年6月29日,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意见》,包含脑瘫患儿在内的残疾孩子有享受进入正常学校就读的权利。随班就读也成为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更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其中不仅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孩子的入学、帮助等都有详细要求,更是规定要在座次安排、课桌椅、教学器具、生活设施等方面,要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需求。同时,要为随班就读学生选配好助学伙伴。
另外还规定,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随班就读学校要为随班就读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提供保障。在政策的利好下,像刘金泉这样选择在正常学校就读的残疾孩子都将茁壮成长,享受到教育的公平,也将在学校里开发潜能,有自尊自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因为说到底,残疾孩子是要融入社会的,他们也是社会的一份子,从小施以平等的帮助和教育则更有利于这帮孩子充分融入社会和参与公共生活。
可记者转念又为刘金泉以及更多的残疾孩子担忧。在校内享受到的保障已日渐完善,在校内有善良的同学和老师。那么,等到他们毕业,长大后走向社会,人们还能否向校内的师生一样,投来平等的眼光,社会是否能提供充足和适合的就业机会?他们在社会上的保障以及帮助是否能够完善?他们进入社会是否真的能像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享受美丽的人生?
■学校的镜头
一直没换过楼层的三班 五年级三班是教学楼二楼的一间教室,记者发现,同楼层的年级都是二年级和三年级,唯有这个班级是五年级,这是为什么?“这是学校给刘金泉的一个承诺,一是背着金泉上楼下楼非常不方便,所以选择了低楼层,二是只有二楼有教工厕所,金泉妈妈可以背着孩子上厕所,不影响其他学生。”庄宗传告诉记者,刘金泉所在班级从一开始就没换过楼层。
刘金泉的轮椅就放在教室门口的走廊里,全校的师生已经把它当成了平常不过的东西。课间以及放学,没有学生刻意去注意这个轮椅,更没有调皮的学生前去推一下或坐一下轮椅。对于刘金泉的特殊,这所学校以习以为常的平静,墨守着最大的支持。2012年刘金泉做手术时,学校搞了募捐,5万元的善款让刘淑莲热泪直流。
■学校的镜头
一直没换过楼层的三班 五年级三班是教学楼二楼的一间教室,记者发现,同楼层的年级都是二年级和三年级,唯有这个班级是五年级,这是为什么?“这是学校给刘金泉的一个承诺,一是背着金泉上楼下楼非常不方便,所以选择了低楼层,二是只有二楼有教工厕所,金泉妈妈可以背着孩子上厕所,不影响其他学生。”庄宗传告诉记者,刘金泉所在班级从一开始就没换过楼层。
刘金泉的轮椅就放在教室门口的走廊里,全校的师生已经把它当成了平常不过的东西。课间以及放学,没有学生刻意去注意这个轮椅,更没有调皮的学生前去推一下或坐一下轮椅。对于刘金泉的特殊,这所学校以习以为常的平静,墨守着最大的支持。2012年刘金泉做手术时,学校搞了募捐,5万元的善款让刘淑莲热泪直流。
■妈妈的镜头
学生眼中的“荣誉班主任” 刘淑莲从孩子入校到放学都陪伴着儿子。儿子在上课,妈妈就在办公室里等待儿子。儿子下课了,妈妈就来背孩子去厕所。这样的镜头一演就是五年。王桂荣说,“看到这个母亲如此乐观与坚强,我也是一个年轻的妈妈,我为之流泪,也很希望有人能帮帮他们。”
五年的时间,刘淑莲已经和学校的每一个人混熟。中午,孩子们要在教室里吃饭,分饭的工作刘淑莲接了下来。刘淑莲和班里的每个孩子都很熟,分饭的同时不停叮嘱孩子们。儿子刘金泉在桌子旁耐心地等着妈妈,班里所有孩子都分到了饭,刘淑莲才给儿子打饭喂饭。“金泉的妈妈已经成为了三班的‘荣誉班主任’了。班级的班务工作都是她来帮忙做。不仅是学生,全校的老师也都和金泉妈妈很熟悉。”学校的副校长庄宗传说。
■儿子的镜头
歪扭的字和乐观的男孩 翻开金泉的练习册和作业本,字体分两种,一种是歪歪扭扭有些难辨识的字,一种是比较规整的字。“我的手没有力气,一些简单的字是我写。而有一些难写的字是妈妈握着我的手写的。”刘金泉告诉记者,虽然做作业对于他来说很困难,但每天的作业他都完成。
“刘金泉在我们心目中是非常坚强和勇敢的,每天那么疼痛的康复训练他都能坚持过来。作业还都按时完成,学习也很好。”说起自己的同学,班上的郭潇钰很是佩服。而记者采访发现,同学们都把刘金泉当做自己的榜样和“明星”。王子阳是刘金泉的同桌,也是刘金泉最好的朋友。“在我眼里,刘金泉和正常的孩子没有任何两样,反而他比我们大部分人要坚强和勇敢,正是这些让我认定他是我的好朋友。”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