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去年年初,国家文物局与青岛签署共建协议,由我市投资建设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昨日,该项目发布代建招标公告,公开招标代建单位。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委建筑工务局了解到,目前该项目正在抓紧推进初步设计和概算编制工作,初步计划年底开工建设。
据了解,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落户在蓝色硅谷核心区。随着招标公告的发布,项目具体选址也首次亮相。根据公告,该项目位于蓝色硅谷核心区南泊河东路以东、岛湾一路以西、科技四路以南、问海路以北地块,主要建设一座水下考古科研训练楼,建筑面积6333平方米,投资估算约6051.9万元,主要功能为设备存放、文物修复、科学研究、教学训练等;同时,地块南部预留建设用地,拟用于水下考古文化类展厅建设,主要包括陈列展示区和文物库房区。
未来建成后,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将统筹黄渤海海域兼顾东海部分海域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业务海域面积共约45万平方公里,承担并参与全国性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为集调查、勘探、发掘、保护、展示、研究等为一体的国家级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有效填补我国北方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国家级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的空白。
水下考古是建设海洋大国不可或缺的内容,我市在蓝色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中,高度重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为东部重要的沿海城市,我市拥有着全国30%的海洋科研机构,集聚着全国40%的高层次海洋领域科技人才,承担50%的国家级重点海洋科研项目,雄厚的海洋科技资源优势将为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及国家级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高端服务。同时,该基地建设也将为我市打造海洋科技名城和历史文化名城提供强大支撑,对提升我市海洋文化影响力和完善海洋战略平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 刘兰星)
诸多“海洋事件”与青岛有关 “从古至今,诸多与海洋相关的事件都与青岛有关系:秦汉时期的琅琊古港,当时与日韩近海商贸往来主要由此出海,那时的码头、海岸什么样,都等着我们去探寻;唐宋时期的板桥镇,当时全国五大市舶司之一,它也是一条水下线索;还有南宋时期,宋金海战的战场,我们从2002年起,就陆续做过三次调查,但都没能找到确切地点;明清时期的即墨金口镇,是当时国内南北近海贸易的重要口岸……这些都将成为下一步青岛发掘本土特色水下文化遗产的重点。”市文物局文物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文物局正在展开对青岛海域沿岸以明清海防遗迹为主打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普查。未来,琅琊古港、金口古镇、宋金海上战场都将成为水下考古重点。
事实上,青岛的水下考古工作由来已久。 1989年,中澳合作的首届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培训班在青岛举办,后来这个培训班共举行了六期,有三期都在青岛举办;2006年,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在青岛设立 “黄渤海水下考古工作站”,协助国家水下考古中心发掘、研究黄渤海水下考古工作;2008年,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基地在青岛挂牌成立,青岛的水下考古工作打开了全新的局面;2010年,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青岛基地挂牌成立,我市成为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 “十二五”规划中统一部署的三个区域性保护中心之一;2012年,我市在胶州湾海域通过声呐及磁力仪等设备,探及相关遗存线索6处,这项工作成果被列入该年度 《中国重要考古发现》。胶州湾海域水下考古“伊丽莎白皇后”号的发现对青岛来说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据介绍,胶州湾海域铁质沉船线索的发现,丰富了青岛近代史研究的史料来源,拉开了青岛沿海近代军事文化遗产调查工作的序幕。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