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只有不到3周的时间,可走进太平路小学每个一年级的班级里,这些小学生已经规规矩矩有了学生样子,这得益于学校从学生一进校门起就开始的习惯养成教育。为了帮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太平路小学在开学前两周七成的时间放在学生的习惯养成上,只有三成是给孩子教知识。
好习惯编成小儿歌 “小小手放桌面,小腰板要挺直,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竖起来。”在太平路小学一年级3班,老师一喊“坐好了”,全班近40名学生立刻整齐地喊出了口号,并且身体自然地按照小儿歌的要求做好了。
太平路小学从孩子一进校门就开始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学校将孩子习惯拆解成了无数个小习惯:上课聆听、发言、读写姿势、坐姿,课间活动、游戏、排队、洗手、喝水,整理文具盒、记作业、给家长转达作业等等,详细分解后可以帮助每个孩子都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让孩子记住这些好习惯,老师把习惯要求都编成了儿歌的形式,比如在培养孩子上课坐姿方面,老师只要喊出“头正”,孩子们立即跟着“头正、身直、肩平、足安”。记者在课堂上看到,念完这几句之后,大部分孩子的姿势马上端正多了。为避免孩子丢三落四的习惯,老师还会建议学生在铅笔上编号。家长每天会给孩子准备10支铅笔,以前基本上一上午孩子就能把10支铅笔都用完,有了编号后,老师会要求孩子先用1号铅笔,然后再按照编号依次用笔。
宁肯减课时也要养习惯 学知识重要还是养习惯重要?在太平路小学校长于庆丽看来,习惯更重要,一个好习惯可以让人终生受益,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从三年前启动习惯养成教育以来,每年的开学前两周,学校要求各一年级的学科教师把七成的时间放在学生的习惯养成上,只有三成是给孩子教知识。“这样进行的课时调整,尽管学知识的时间少了,但好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于庆丽说,经过前几年的实验,好习惯让太平路小学受益良多,今年学校更是加大了习惯养成教育的关注,并且结合学校“生本教育”的理念,将一年级开学前两个月每周4课时的数学缩减到2个课时,“一年级新生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生活,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一起写、练,很多孩子吃不消。”于庆丽表示,等孩子阅读能力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有了、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后,学数学的效率能提高很多。学校把数学缩减的2个课时用于加大学生识字、阅读量训练,数学课上进行习惯培养和体验活动,重点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会思考,逐步具备数学学习能力,“我们现在语文和数学老师一起备课,将两个学科的知识融会一起教,孩子们的学习效率非常高。”于庆丽认为,课时调整后一年级数学进度可能会慢一些,但到学期末肯定能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孩子会更快乐,更有学习素养和能力。”于庆丽说。据介绍,调整国家课程课时用于强化学生习惯养成,这在岛城各学校还是头一次,学校之所以有这样的魄力得益于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习惯培养融入小学6年 在太平路小学,好习惯的养成不仅是一年级入学,而是分阶段贯穿于小学6年。学校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成长需求,在经过专家、老师、家长、学生多个层面论证的基础上,围绕学生成长中的六个好习惯,即“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道德习惯、思维习惯”,分低、中、高三阶段制定年段目标,架构了学校六好习惯整体目标体系,低年级学生知晓 “应该怎样做”,中年级学生懂得“这样做更好”,高年级学生明确“哪样最应该”,老师们把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以宣扬 “最美行为”、寻找学校好习惯代言人等途径,树立榜样作用。通过优化值周管理,变学生好习惯由被动养成为主动养成。
学校通过“六好习惯点赞卡”、“六好习惯”集赞存折、“六好习惯代言人”评选、多元评价、层层递进,以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取积分,从他律转变为自律,变“老师、家长要求我这么做”为“我需要这么做”,从自己的眼中发现身边伙伴的美,学习别人的长处,激发自己,引导学生做到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
通过几年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太平路小学的学生们已经受益良多。于庆丽说,因为有了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参加国内外创新大赛、头脑奥赛、机器人比赛等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我们的头脑奥赛连续三年获得了全国一等奖,机器人社团连续两年蝉联亚太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国区冠军……”
记者 臧旭平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