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疏导易堵路口 每天10小时上岗一个月

2015-09-23 10:51   来源: 青岛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每天上下班时间,在市南区龙江路、华山路丁字路口的位置,过往的车辆和行人都会看到一个身材瘦削的老人伫立在车流中,用不太标准的手势配以简短的吆喝,指挥过往车辆有序通行。昨天上午,记者见到这位名叫胡先智的志愿者,他已经在这里义务上岗一个月了。每天从早到晚,站马路的时间超过8个小时。

  记者 赵杰

  热心

  六旬老人指挥 还热情指路


  “这个老先生天天在这儿指挥,起码有一个月了吧,你们真应该好好表扬一下。 ”9月22日上午9时30分许,记者来到龙江路与华山路、大学路三岔路口时,胡先智身着半截袖衬衣,下身一条休闲裤,正站在路口,忙着疏导过往车辆和行人。旁边一家百货店的老板告诉记者,胡先智在这里义务疏导交通,不是一天两天了。

  记者看到,因为身处丁字路口,而且都是双行道,胡先智需要同时兼顾三个不同方向的来车,遇到车辆正好在拐弯处交汇时,他必须首先示意其中一方停下等待,让另一方先行通过之后,再放行前进。在他紧张忙碌地指挥下,路口通行秩序正常,车辆基本都能快速通过。不仅如此,此处毗邻多处旅游景点,不时有游客模样的人和外地车辆经过,停下向胡先智打听道路。“信号山公园怎么走?”“迎宾馆的门口在哪条路上啊? ”“我想去第一海水浴场,应该怎么走? ”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他都一一解答,给对方指明方向和道路,同时劝告对方尽量不要在路口停留。

  缘起

  路口经常堵车 平均持续40分钟


  为什么胡先智要在这个路口义务疏导交通呢?这还得从这个路口的交通情况说起,而对于这一点,紧邻路口家住华山路1号的居民王先生最有发言权。 “我们这个路口,恐怕在全青岛市都是少见的容易堵车路段,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要是放在以前,平均每天至少大堵车4次 ,一次堵车平均持续时间超过40分钟。 ”龙江路、华山路路口以及仅仅百米之隔的大学路、华山路路口都是直角拐弯,而且此处道路并不宽敞,双向通行,且只有两个车道,过往车辆在拐弯时,视线很容易受阻不说,包括途经此处的411、217、220、221等多条线路公交车和旅游大巴在内的大型车辆必须占用逆向车道才能拐过来,遇到信号灯对向车辆在路口停车等候时,这边的车直接拐不了弯,加上路口还有一棵大槐树,又把马路占据了差不多1米宽的位置,所以,这里非常容易发生交通堵塞。

  坚持

  每天10小时 上岗已一个月


  忙碌一阵之后,胡先智这才得以抽空和记者聊上几句。言谈中记者得知,63岁的胡先智家就住在华山路上,他年轻时是青岛自行车厂的工人,大金鹿自行车是他们这一代人乃至整个青岛的骄傲。后来,工厂关停并转,工人们各自寻找出路,他又在青岛钢铁厂工作了多年,直至退休。然而,退休之后,胡先智依然是个闲不住的人,正好看到街坊邻居们整天为了家门口这个路口的交通问题发愁,他干脆自告奋勇,做起了义务疏导员,这一干就是一个月,每天从早晨7时开始,一直到下午5时左右,有时候甚至拖到下午7时,中间就回家吃个午饭的工夫,这些天来从来没间断过。 “我都在这个地方住了十几年了,所以对周边道路很熟悉,一般人问路,都难不住我。 ”

  “咱这个路段交通很不好,我们平时见到的太多了,人车争道混行,乱停车,插队,但是问题已经存在了,光是抱怨没用,我们得拿出点实际行动来啊,我一个平民老百姓,能不能把自家附近这点路维持好,这就是为良好交通做贡献了啊。 ”采访中,胡先智表示,一开始他干这个事儿的时候,包括妻子和孩子都不理解,一天天下来风吹日晒的在大马路上,“靠你一个人这点努力就想改变交通状况,太天真了。 ”但是,倔强的胡先智却不认同家人的想法,他依然每天早上准时出现在路口,时间一长,家人也不再说什么了,反而是过路的公交车驾驶员和附近的私家车主都和他成了熟人,经过路口时,时不时有人朝他翘起大拇指。

  措施

  交警有回应 增设疏导标识


  这些天,也有让胡先智和附近居民们高兴的事情。前一阵子,居民们把这个路口的交通情况向多个部门做了反映,胡先智也找了辖区所在交警大队文登路中队,说明了此处情况,没想到,很快就有了回应。 9月21日,民警带领工人和施工车辆来到现场,先是在大学路上增设了两个禁停标识,然后又在龙江路、华山路拐角处装了一处广角镜,加上此前在华山路设置的禁停标识以及在路口施划的黄色方格禁停区域线,这里已经有比较合理规范的交通提醒设施。

  胡先智还告诉记者,自己和老伴儿今年冬天可能就要搬离华山路,到小港的新房子去居住,到时候,龙江路这个路口的交通,他恐怕就很难继续来维持疏导了,“有没有人愿意接下来干这个活儿,我心里也没个底,只能是我自己在这里一天,就坚持一天了。 ”

   [编辑: 林永丽]

相关阅读

易堵 指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