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福征集引市民响应 他们的故事普通却感人

2015-09-27 07:25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有一种温情叫团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佳节,对家人来说,最大的礼物就是团圆。团圆时刻有说不完的亲情,讲不完的思念,一张全家福最能记录下这温情的瞬间。中秋节到来之际,本报面向读者征集全家福,听听全家福里藏着的故事,获得了众多市民的响应。这里面有想在丈夫离世前拍下全家福的妻子,有靠卖报养活了一大家人的老汉,有牵挂留学儿子的中学教师,还有十几年打拼赢取美满事业家庭的老板,以及热心公益的协会负责人。他们的故事普通却感人。

  ■人物一:卖报老人张青山

  现在这幸福日子

  以前想都不敢想


  三张全家福,三个不同的住所,三种不同的生活……9月26日,当75岁的卖报老人张青山和老伴翻看着多年前的这些老照片时感慨颇多,从最开始时生活困难吃不上月饼到有了月饼不舍得吃,再到住上大房子挑着月饼吃,现在吃穿住都不成问题了,中秋节最让人期待的就是一家团圆。

  中午12时许,张青山老人回家后,老伴给他煮了饺子吃,记者来到他的家中时,他刚刚吃完午饭。在老人家中有很多过去的老照片,翻看这些老照片时,老两口不禁感慨。

  张青山老人找出了一张拍摄于1983年春天的照片告诉记者,1982年他顶替父亲的工作来到青岛,他们两口子跟父母还有三个孩子,祖孙三代七口人挤在一处9平方米的小屋子里面,因为生活困难,一家人中秋节虽然能够团圆,但舍不得花钱买月饼。

  1992年,在青岛生活了10年之后,张青山的单位给他分了一套40平方米的房子,那一年也是妹妹来青看望爸爸留下了一家全家福,照片拍摄于团岛三路单位分的房子里面,“当时因为后面太乱,用一块布帘遮了起来。”老人说。

  那时的中秋节,张青山说,当时生活条件已经好点了,那一年中秋节,单位了发了两盒月饼,当时老父亲将其中一盒月饼打开,用刀切成了小块,一家七口人分着吃了,剩下的一盒月饼不舍得吃,他特意寄回了沂水老岳父家里,后来听说这盒月饼岳父也没舍得吃,转手送给了他生病的亲家那里。次年,他的父母相继去世。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个孩子也慢慢长大成人,大儿子和大女儿也成家立业,只剩下小女儿跟着他们两口子生活,1999年,他在嘉祥路买下了一处大点的房子,2006年,他在下班之后,祖孙三代拍下了一张全家福,这一次坐在正中央的已经换成了张青山夫妇二人,他们两口子抱着孙子和外孙女。

  2011年,位于团岛三路的房子拆迁后,老两口跟小女儿一起搬到了海岸锦城的107平方米大房子里边,现如今老两口已经退休,张青山告诉记者,每月几千块钱的退休金已经让他们老两口衣食无忧。“现在这日子,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张青山说,现在吃穿住都不是问题了,最让人期待的就是一家子团圆。

  ■人物二:33中教师张增磊

  中秋节心里装着两个月亮


  “我一直小心保存着一张照片,那是1997年我妹妹出嫁时,一家人拍的全家福,那个时候我儿子才五岁。如今转眼间,已经快二十个年头了,孩子长大了,父母也变老了。”26日,家住市南区贵州路的张增磊拿着一张全家福,讲述了他们家关于中秋的故事,今年46岁的他,是青岛第三十三中学的一位教师。如今全家福里的男孩已经长大,留学意大利学习歌剧,成了一家人的骄傲。“心里一直装着两个月亮,一个是老家的月亮,一个是孩子所在城市的月亮。”张老师说。

  “小时候对中秋的回忆,就是馋。”张老师告诉记者,他老家在胶州农村,当时限于家里的经济条件,每到中秋节前,他和妹妹每人能分到一个苹果和一个月饼。“月饼那时候都是从父母的嘴里省出来的,对小孩子来说,月饼是稀罕的食品。”张老师说,“我妹妹出嫁的时候,正好临近那年的中秋节,一家人喜气洋洋地拍了张全家福,一直保留到现在。妹妹和妹夫生活在胶州,她也是位教师。”张老师说,每年中秋节,他和妹妹两家人都会回到老家的父母身边,陪着老人一起过中秋,“这已经成了我们家的一种仪式,珍惜和家人在一起过的每一年中秋节。”

  ■人物三:李沧居民牛先生

  为了家的完整

  与病魔抗争三年


  “我老公开颅手术之后,医生一度让我们放弃,不过在社会爱心的帮助下,又坚持了3年,现在脑部肿瘤越来越大,已经无法出门了,能帮我们拍张全家福吗?”25日,家住李沧的张女士给本报打来电话求助,她说自己老公牛先生已经时日不多,希望珍惜剩下来的每一天。

  26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了东山四路张女士的家中,牛先生安静地坐在客厅沙发的一角,他的头部有明显的开颅疤痕,头顶处已经鼓得很高,张女士告诉记者,因为这个病,她老公的眼睛几乎失明,如今头部有一个很大的肿瘤,整个人的右半边已经失去了知觉。

  “再苦再难我都不会放弃,只要我老公还在,我们的家就是完整的,我的儿子就还有父亲,我的小孙子就还有爷爷。”张女士说,“没有什么比一个完整的家、一家人的团圆更重要了。”

  ■人物四:新市民胡龙江

  我们一家人

  在城里团聚了


  “这是我结婚时拍的全家福,这张照片代表着我从十几岁就来到青岛打拼的转折点。”今年35岁的胡龙江,老家是诸城的,读初中时,父亲患病去世欠下不少外债。作为家里三兄弟的老大,胡龙江忍痛离开了学校,独自一人来到青岛打拼,一转眼已经过去了17年。如今的他,成了家有了可爱的女儿,还有了自己的豆制品厂,买了房也买了车,还把母亲接到身边照顾。

  胡龙江告诉记者,他和妻子认识也源于从事的豆腐行业。“媳妇也是做豆制品的,当时她家主要做豆腐皮,我主要做豆腐,俺俩是在市场上卖货时认识的,后来随着接触变多,慢慢产生了感情。”说起今年中秋的打算,胡龙江说,他本来计划带着62岁的母亲到饭店好好吃顿饭,但一辈子节俭的老人还是想在家里吃,觉得在家里过中秋才最热闹。“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老人又在身边,每天都像在过节,我已经很知足了。”胡龙江说。

  ■人物五:救生协会会长王超

  老人不在了

  佳节倍思亲
 

  今年55岁的王超,是岛城知名的公益人物,作为青岛市救生协会的会长,他一直忙于救援的第一线。“公益充实了我的人生,但我一直觉得对家人和老人有亏欠。”王超称,几年前他的父母过世,如今想好好陪他们过中秋已经不可能,好在救生协会通过公益救援,帮助很多其他的家庭实现了团圆,让他心里多了些慰藉。

  “老人不在了,心里空荡荡的,想想以往的中秋很少陪在老人身边,自己就后悔不已,有太多遗憾。”王会长称,让他感到慰藉的是,多年的公益活动中,他捐助了很多贫困的孩子,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更多的孩子养成了公益心态。

  记者 徐杰 林刚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全家福 征集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