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献礼 青岛国庆大型集会游行持续到1959年

2015-09-30 10:55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10月1日是国家法定的国庆节。这是纪念和庆祝新中国成立的日子。从1950年第一个国庆节至今,对国庆节的庆祝活动经历过几多变化。青岛历史上有过一些具有深刻意义的国庆活动,这些往事在漫长的时间流变里沉淀下来,成为了青岛关于国庆的城市记忆。

  集会游行,曾经的国庆声势浩大

  如今的国庆节作为一年到头难得的几个小长假之一,已经变成了“休息节”、“旅游节”。而在半个世纪前,也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庆节意味着一场举国上下的大欢庆,各地庆祝活动盛大,民众参与的热情很高。青岛也是如此。

  从1950年到改革开放前,集会和游行是历年青岛国庆活动的重头戏。汇泉广场是主要集会地点,也是游行的起点。会后,队伍从广场出发,沿着莱阳路、太平路、中山路,到大窑沟解散,这是每年的固定路线。游行队伍里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按单位或学校分成一个个小方队。虽不像阅兵式那么训练有素,整齐划一,但也经过了事先排练,井然有序。游行群众拉着横幅,喊着口号,敲打着锣鼓,一路载歌载舞,好生热闹。队伍里还穿插着多辆彩车,车身周围是缤纷的装饰,车上带着乐队,表演着歌舞。各个单位都不甘落后,铆着劲儿让自己的彩车和节目更出众,彩车也就成了整个游行活动最有看头的项目。

  其实以集会和游行的方式庆祝新中国成立在1949年就有了先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天安门开国大典的盛况通过一个个大喇叭传遍青岛的大街小巷。那时候电视和收音机在普通百姓当中还未普及,许多人是在街头,听着各个单位此起彼伏的高音喇叭,想象天安门上下的国家领导人及群众的画面,和分散全国各地的新中国的人民,一起见证着历史新篇章的开启。第二天,也就是1949年10月2日,青岛20多万群众在汇泉广场集会,又从这里游行至大窑沟,庆祝新中国的成立。据青岛文史专家鲁勇先生介绍,当天青岛官方报纸《胶东日报》全部使用红色油墨印刷,头版头题以“青市人民欢腾鼓舞”的字样,报道这场盛大游行。

  而今年82岁的鲁海先生对这次游行记忆犹新。浩浩荡荡的人群穿梭在这座刚解放不久的新生城市,鲜艳的国旗高举,“新中国万岁”、“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响彻云霄,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喜悦与自豪。数十载春去秋来,那随着队伍飘动在岛城街头巷尾的红旗,在鲁海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他记忆中难忘的一抹鲜红。国旗的式样是在1949年9月27日的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上才确定的,时间紧迫,工厂加班加点赶制国旗,以跟上开国大典的脚步。所以,新中国成立这天,红旗如约飘起,人们激动的心情不言而喻。鲁海说,直到现在,听到《绣红旗》这首歌,他还是会想起当年情景。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决议,自1950年起,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集会和游行的形式被保留下来,在此后多年里,成为青岛国庆活动的一种传统。

  国庆献礼,四方机厂献机车

  据青岛市档案馆馆藏文件记载,1959年之前,每年国庆的叫法都不一样。1950年最普遍的叫法是“庆祝国庆节”,1951年一些文件中出现了“庆祝国庆二周年”的字样,1953年又有了“第三届国庆”或“第三届国庆节”的叫法,1953年青岛市曾制定“国庆节纪念办法”。直到1959年,按照中央宣传部的指示,当年的国庆被称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或“庆祝建国十周年”,而不是“国庆十周年”或“纪念国庆”。由此,国庆节的名称开始规范起来,沿用至今。

  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为了贯彻中央关于十年大庆的意见,青岛市有关部门积极筹备,庆祝活动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盛大。青岛档案信息网资料显示,这一年的国庆集会以汇泉广场为主会场,在李村、沧口设有分会场,参会人数达20多万。游行队伍不仅规模庞大,也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军乐队、唢呐队、秧歌队、刺绣舞队、腰鼓舞队、舞龙队、舞狮队……花样繁多,令人眼花缭乱。工、农、学、兵各个队伍情绪饱满,斗志高昂,为国家、为岛城的十年成长欢欣鼓舞。

  然而在这之后,青岛很少再有如此大规模的国庆集会与游行。这就使得1959年的这场盛会成为很多人的国庆记忆里难以复制的辉煌。尤其是“文革”期间,集会和游行变了味儿,批判与斗争取成了主旋律。改革开放以来,除了逢五逢十周年的阅兵,国庆活动逐渐转为室内活动或小范围活动,青岛也不例外。汇泉广场不复当年的热闹。集会的主席台被拆掉,原址上是在一片绿植包围中用鲜花摆出的“国庆”两个大字,人们老远就能看得见。又过了些年头,字也不摆了,10月1日这一天对于汇泉广场来说,再没有特殊意义。

  除了集会和游行,主题展览、文艺活动、献礼也是国庆节的重要庆祝方式,并保留至今。青岛历史上曾有三次著名的国庆献礼。1950年9月27日,青岛四方机厂专门为新中国一岁生日打造的机车正式落成,时任铁道部部长的滕代远发来贺电并将该车命名为“国庆周年号”,当晚便开往北京献给毛主席。1952年,青岛著名微雕艺术家杜宗甫先生,以象牙微雕精刻毛主席像及《实践论》全文,于国庆节敬献给毛主席。1965年9月,青岛盐化厂试制“餐桌盐”成功,派专人送到北京,在国庆节国务院举行的国宴上,第一次使用中国自己生产的餐桌盐。

  这些献礼,承载着一座城市对一个国家的敬意。

  在鲁勇的记忆里,以前的国庆节总是声势浩大地开场,提醒他,又是一年国庆时。现在的国庆节逢五逢十非常隆重,平常年份,国庆就是一个佳节。纪念历史不是只有激越的歌颂与呐喊,它也可以如涓涓细流,浸润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

  记者 付晓晓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国庆 集会游行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