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由19个孩子组成的特殊班级,乍看上去,孩子们和平常人没什么区别,但他们有的是自闭症,有的是多动症,还有的患有癫痫病。作为这个班级的“孩子王”,班主任李珍凤的任务就是让他们学会生活常识,融入社会。在这个特殊教育的岗位上,她已经工作了14年。不是特殊教育专业出身的她,凭着对孩子特殊的爱和超常的耐心,让一个个自闭症孩子开口说话,让一个个奇迹在这里发生,让一个个不可能成为可能。
记者 梁超 摄影 汤臻
缘起 初上特教岗 心里恐慌难接受 “你看我,脸蛋胖胖的,好像一个大红苹果似的,头发长长的,小小的眼睛,我总是有灿烂的笑容。我呀,今年18岁了,体重14公斤,身高151厘米。”李珍凤一边读着学生的作文,一边和他们交流着,“18岁了才14公斤,这是不是太瘦了啊?”“报告老师,我粗心写错了。”在青岛三江学校二楼的职高二年级教室里,李珍凤正在批改作文,学生围着老师,认真听着老师的话,几名学生还时不时向老师请教问题。昨天下午见到李珍凤的时候,她正坐在桌前认真看着学生的作文,一边看一边读着让学生听,每篇作文的下面还会写上批语,得到表扬的孩子都非常高兴。
说起特殊教育学校,很多人会感到很神秘,因为这里面的孩子和普通学校的孩子不太一样,他们有的是自闭症,存在交流障碍;有的是多动症,一天到晚闲不下来。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比普通学校老师需要更多的耐心和付出,“谁能告诉这位同学,‘乐此不疲’是什么意思?”“我知道,乐此不疲的意思是喜欢得不知道疲倦,不知道累。 ”“很好,大体意思差不多,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
“我在这个岗位上已经有14年了,从最开始的难以接受到现在的难以割舍,我爱这群孩子。 ”在进入三江学校特殊教育岗位之前,李珍凤曾经在观象二路小学任教10年,后来因为学校分流,才走上了这个特殊的岗位。 “说实话,一开始得知自己被分配到三江学校的时候,心里既恐惧又不情愿。 ”因为这种特殊学校和普通学校不一样,她担心自己不能适应这个岗位,毕竟从来没有教过这一类的学生。 “后来一想,既然已经这样安排了,就应该接受,而且必须在这个岗位上做出成绩才行。 ”当李珍凤第一次走上课堂,第一次接触到这群单纯天真的孩子,看到家长茫然疲惫的表情,最初的难以接受和恐惧没有了,“我知道他们需要我,我现在也离不开他们,虽然每天特别忙,但是我觉得很有意义,每天过得也很充实。 ”
奇迹 自闭症孩子 病榻边照顾外婆 对从来没有接触过特殊教育的李珍凤来说,一开始从事这个岗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我虽然在此之前有10年的教龄,但是对特殊教育却很陌生。 ”为了能更好更快地适应,李珍凤就利用空余时间不断“充电”,在她的办公桌上,放着几本关于心理学、自闭症的书籍,“我不是学习特殊教育专业的,和那些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相比,没有人家的理论知识丰富,知道自身的不足,所以我就要不断学习。 ”李珍凤精心研读过“自闭症”、“多动症”、“智力障碍”等相关书籍,并做了大量的摘录。
除了理论知识外,经验也十分重要,“明明(化名)是不是应该看老师,听老师讲课啊。”李珍凤注意到明明有点走神,简单的一句提醒,让孩子的注意力又转移到老师身上。“他是重度自闭症患儿,一开始入校的时候生活不能自理、不会与人交流,而且情绪极不稳定,一节课会去很多次厕所,想出教室抬脚就走。 ”面对这样的重度自闭症学生,李珍凤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好像明明的影子一样,他走到哪里,李珍凤就跟到哪里。当他烦躁时,我会握住他的手给他抚慰;当他感到茫然时,给他指导和帮助;当看到他有一点进步的时候,我就及时给他拥抱和鼓励。”为了改变明明每节课无数次外出上厕所的强迫症,李珍凤把“痰盂搬进教室”,把教室的门反锁,改变他随时想要跑出教室的想法,用“寄存学具”的方法阻止他用手中的物品伤害别人。李珍凤为了帮助明明,可谓是绞尽脑汁,但是付出就会有收获,有一次,明明的外婆不小心摔倒,造成尾椎骨粉碎,手术后躺在床上,明明竟然知道剥好松子仁,喂给外婆吃,还将剩下的松子仁放在外婆的手里,那一瞬间,外婆的眼睛湿润了。“我们知道自闭的孩子不会表达情感,更不知如何与人交流,但经过训练,他有了和人交流的想法,有了关心别人的意识。”明明的进步让李珍凤感觉到自己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
培养 多动症孩子 绣出精美十字绣 讲完了作文,李珍凤又带着学生来到三楼的陶艺教室,教室的一侧有一个柜,上面摆放着学生制作的陶艺作品,有茶壶、酒杯,还有人物脸谱。 “同学们,在上陶艺课之前,先要做什么呢?”“要穿上围裙,带上套袖。”学生从柜子里拿出围裙和套袖,相互帮着穿上,李珍凤给学生系好,等学生坐好了,李珍凤拿出上次陶艺课学生制作的人物脸谱,“这是我们上次制作的,能看出大家很用心,但是脸谱反面显得太粗糙了,我们不能只顾着表面,而不注意反面,做事情一定要考虑多方面,要做一个用心的人。 ”李珍凤说,陶艺制作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学着做事情之前制定计划,制作脸谱对于平常人来说很简单,但对这群孩子就很难了。
“我现在主要教语文和陶艺,去年还教手工。 ”这些特殊的孩子动手能力很差,手眼协调性不好,为了找到适合学生的手工制作品,李珍凤经常到小商品市场去逛,太复杂了学生制作起来困难,如果太简单了,就起不到锻炼的效果。后来,李珍凤发现十字绣很适合这群孩子。 “为了能让孩子练好,我先在一张白纸上画很多的方格,让学生用针扎眼,等练熟之后,再用十字绣练习。 ”
多动症的孩子安静地坐几分钟都困难,但李珍凤竟然想让他们绣十字绣。起初,很多人觉得这根本不可能。但李珍凤不放弃,她会握着孩子的手,帮助他们保持稳定性,有时一不留神还会扎到自己的手,她也不介意。孩子绣着绣着走了,她想办法再把他们吸引回来。一天天坚持下来,学生们制作出一幅幅十字绣和钻石画等精致作品。不知道的人,根本想不到这些作品会出自一个个曾患有重度自闭症、多动症的特殊孩子之手。
耐心 孩子发病前 转移他们注意力 李珍凤所带的职高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有19个孩子,其中二年级的孩子是李珍凤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带的,到今年已经整十年,师生的感情特别好,像妈妈、像朋友。“特殊教育需要更多的耐心、细心和爱心,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学生封闭的心。 ”李珍凤为了帮助班上一名叫燕燕(化名)的女生融入到集体中,每节课都会陪着她去上课,“燕燕第一次走进我们教室的时候,是贴着墙低着头走的,她对这个世界好像很恐惧,性格十分孤僻。”上音乐课,燕燕无论如何也不进教室,李珍凤就陪着她一起上音乐课,在李珍凤的陪伴下,燕燕完整地上完第一次课。后来,每节课中途,李珍凤就会找理由出去,让燕燕独自上课,经过一段时间的“陪读”,燕燕融进了班集体,和同学有说有笑。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注意到,李珍凤在上课的时候会密切观察每名学生,“我会注意看他们的眼睛,眼神的交流很重要。”因为自闭症孩子容易犯病,一旦发火很难控制,这就需要在发火前及时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掌握他们的心理,“你只有了解他们,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才能做到针对性的帮助他们。 ”李珍凤用自己的经验、耐心和爱心,让这群纯真的孩子一步步走出了封闭的世界。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