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水果不好卖 可借助"互联网+"与电商挂钩

2015-11-08 10:43   来源: 齐鲁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这个季节苹果滞销,换了个季节又轮到山楂。近年来,农产品滞销新闻不断,但政府部门和农民往往办法不多。专家认为,除了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模式让水果产销与电商挂钩,改变受制于本地市场的被动局面。

  齐鲁晚报记者 高祥 刘帅 朱洪蕾

  对于消费者

  每种水果都是备选


  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产业部主任杨杰告诉记者,今年除了山楂,苹果、柿子、桃、葡萄、梨等价格均出现下跌以及滞销等现象。以苹果为例,原因在于,今年苹果增产10%,国内市场走量却少于往年,出口也减少。

  “现在香蕉等进口量都有所增加,对于消费者来说,并非只购买一种水果,某种水果对他来说只是一种可选择项。如果香蕉价格低,他可能不购买苹果。”杨杰分析说,这还与全球经济不景气有关,“制造业对市场的反应比较快,水果却可能反应比较慢,水果价格下来基本上是从夏季开始的。”杨杰分析。

  山东省林业厅退休研究员、经济林专家张繁亮认为,水果市场目前低迷,除了经济形势下行的大环境,还源于下游加工跟不上种植发展,这是正常的市场价值规律,广大果农不用过于惊慌。不过,政府及企业要充分挖掘水果深加工潜力,通过发展深加工企业,提高水果产品附加值,避免行情持续出现波动。

  种得好的农户

  一斤卖两块一


  针对山楂销售难的问题,福建收购商黄女士认为,种植户想既增产又增收,“不能只依靠市长,还得自己找市场”。黄女士告诉记者,2012年山楂价格低时,她在费县岑北崖村一个农户那里看到,他家的山楂个头大、光泽好,价格比其他人家高一大截,就是因为这个农户及时疏花减果。

  黄女士所说的这家种植户,名字叫刘敬奎。11月5日上午,在岑北崖村水库东边的一片山坡上,刘敬奎请来的好几个乡邻正在帮忙摘山楂,来自上海的客户就在地头等着装车。刘敬奎说,他的山楂最大的12个就有1斤重,平均在20个左右一斤,“去年是两块六一斤,今年两块一,客户络绎不绝。”

  记者采访中注意到,目前从事山楂种植的农户年龄多在50岁以上,甚至还有72岁高龄的老人奔波在地头。许多果农凭老经验种树,采用粗放型管理,一年到头就是上上肥料,打打药,浇几次水。结出的果子个头大小不均匀,果实表面上有很多“秤星”,卖不上好价钱。

  单纯只想着种

  很容易受到波动


  在记者走访中,商户们还提到,村民们种植山楂还存在市场敏锐性不高的问题。他们销售完全靠商家上门,也是造成丰产不丰收的重要原因。

  一位外地商贩介绍,在其他水果产区,有很多合作社等自发联合组织,他们不但生产的产品质量很好,还能自己到全国各地招代销商,签订合同后不用收购商上门,直接用物流把产品运到代销商那里。

  此外,“触网”也成为山楂销售的新渠道,一个可参考的例子是,2013年山西绛县生产的山楂登陆淘宝山西馆,20多天销售额突破20万元,当地果农发展“订单农业”,让山楂不愁销。记者在淘宝网搜索临沂山楂发现,有不少人正尝试这种渠道,将新鲜山楂直供用户,如果进一步优化整合,便可以做大做强成为当地招牌。

  在传统的农业模式下,单纯地只靠种植很容易受到价格波动影响,如今临沂当地政府和果农要想避免出现今年的山楂难题,改变旧思维,需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

   [编辑: 林永丽]

相关阅读

水果 商家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