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的农村电商先锋:11年前就把洋葱"搬"上网

2015-11-12 06:1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王桂欣经常在网上查看相关的农产品供销信息。



  

王桂欣准备培育这种盆景葡萄。(王桂欣供图)



  “双11”的凌晨,已经64岁的王桂欣还在熬夜抢货,当天他不仅抢到了一台向往已久的佳能单反相机,还抢到了棉衣和日用品。实际上王桂欣不单是“网购达人”,更是网上销售农产品的“标王”。王桂欣是青岛沙北头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11年前,他就利用一台黑白屏的电脑通过拨号上网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信息来销售洋葱、芋头等农产品,不仅内销全国,而且还出口到欧美、日韩等地,如今一年网销的各类农产品多达4万吨,销售额超2亿元。王桂欣介绍,除了在阿里巴巴做农产品的批发,今年还开始“进军”淘宝零售农产品。

  2004年初识阿里巴巴

  青岛沙北头蔬菜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洋葱、芋头、生姜等农产品国内外销售。64岁的王桂欣是合作社的董事长,他所在的平度仁兆镇是蔬菜大镇,几乎家家户户种蔬菜,而二十多年前,他就从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岗位上辞职,“下海”做农产品收购代销,起初他的产品主要是内销,销售地点也只是青岛、烟台等周边地市。

  11月10日,记者来到王桂欣的办公室时,他正在阿里巴巴网站上浏览着各种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关注农产品的网上报价及供求信息,是他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在王桂欣办公楼一楼大厅的一面墙上,“合作社+基地+农户+互联网”等几个红色的大字特别显眼。王桂欣说,他应该算是国内接触网上销售方式最早的农民之一,而多年来,他的很多生意都是通过网上进行的。

  1994年,王桂欣就开始向韩国出口洋葱,二十多年以来他与很多的韩国客户成为老朋友。而玩电脑、上网也都是跟韩国朋友学来的。

  2001年,韩国的一位朋友将一台还是黑白屏的老式小电脑送给了他,这也是他第一次见到电脑。2004年,他从一位韩国朋友那里得知,中国杭州有个牛人搞了一个名为“阿里巴巴”的网站,可以帮他进一步拓展业务。

  “当时在这位朋友的帮助下,我注册了阿里巴巴贸易通的账号。”王桂欣回忆,这是一个免费账户,账号注册之后,他就把自己需要销售的洋葱等农产品供应信息发布到了网上,这正式拉开了他网络销售农产品的序幕。

  网上卖菜?大家都不信

  王桂欣说,贸易通主要是针对国内客户。他发现在贸易通中,作为供应商来说,看不到求购商的信息。所以后来他交了988元的会员费又注册了阿里巴巴诚信通的账号,通过这个账号,可随时查看阿里巴巴买家发布的求购信息和联系方式。

  据王桂欣介绍,诚信通主要还是针对国内销售,在网上进行出口贸易,还要注册阿里巴巴出口通。“出口通”是帮助中小企业拓展国际贸易的出口营销推广服务,通过向海外买家展示、推广供应商的企业和产品,进而获得贸易商机和订单。

  王桂欣记得,通过出口通做的第一笔生意也是跟韩国人,“当时韩国客户要购买775 美元的生姜。”王桂欣说,出口通还带有翻译的功能,虽然他不懂外语,但经过出口通自带的翻译功能,他可以与韩国人正常交流。“按照要求,我把材料发到客户邮箱,客户同意之后,我们就签了一份电子合同书,没想到第二天客户就把定金给打过来了。”王桂欣说,这让他感受到了网上销售的便利。

  “后来说起此事,很多亲戚朋友都还不相信,但后面我又陆续签订了几个订单,大家这才信。”王桂欣说。

  从此之后,王桂欣的生意越做越大,客户也越来越多。

  酒香不怕巷子深

  “我不仅销售,还亲自种,农产品的质量更能保证。”王桂欣认为,这是他的优势。

  通过土地流转,王桂欣种植农产品的土地达1600余亩。2007年,青岛沙北头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目前拥有社员815户。“合作社的社员必须按照要求进行标准化种植,统一使用化肥、农药,而且每年我们也会将社员田中的土壤带回实验室化验,根据化验结果来施肥,所以我们的农产品质量普遍较高。”

  王桂欣举例,今年生姜滞销价格压低,生姜价格一斤不足一元,可他们合作社的生姜并不愁卖,有些生姜甚至卖到了2.8元/斤的高价。

  有了互联网,好的口碑得到有效传播。王桂欣介绍,自从他“出名”后,各地前来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最近一段时间,不少“第一书记”纷纷来他们合作社取经。

  不仅如此,王桂欣还经常被聘请到学校讲课,传授种植技术经验和农村电商知识,“农民不能当门外汉,我抽时间都会在网上学习电商课程。”

  要“进军”零售领域

  除了批发之外,王桂欣正在积极“进军”网上零售。对于网上购物,多数农户仍然表示不可信,至于网上卖菜也就更不懂了。王桂欣认为,让农户自己上网找客户或者开淘宝店卖菜都不现实,所以他想到了另外一种模式—— 以合作社为单位,招聘专人来开发市场,农民只负责种地。

  “这种模式是可行的,而且大有潜力。”王桂欣介绍,经过了一个阶段的考察之后,他决定在淘宝上开设六家网店,用来销售农产品。

  另外,王桂欣介绍,近期,他还新招聘了两名大学生继续来学习相关知识,两人将负责管理和维护这六家店铺,他计划将生姜、芋头、洋葱等农产品的零售全部搬上互联网。其次,王桂欣还与快递公司合作,市民只要下单,按照客户要求包装之后,新鲜蔬菜就直接通过快递公司送到消费者手中,省却了批发商、超市等中间环节。

  “通过一种新技术来种植的盆景葡萄将作为我们网上零售的第一种产品。”王桂欣透露,这种葡萄用花盆来栽种,既可观赏,还可以食用,目前他已经建好了大棚,培育出这种葡萄后,将正式开始销售。

  让电商解决菜贱伤农

  记者了解到,王桂欣在网上销售农产品数量较大,他还连续多年获得了阿里巴巴洋葱类的销售“标王”,很多客户都直接喊他为“洋葱大王”。今年“双11”,他不仅抢到了一台向往已久的佳能单反相机,还抢到了棉衣和日用品。

  近年来,农村电商在兴起,“触网”之后的农民在销售农产品时也不断拿到了“大单”。

  采访中,平度市农业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在农村通过通过电商平台可以进一步拓宽农业生产信息渠道,提升农业生产产业化、规模化水平,可以减少农产品流通成本。

  农产品销售的市场是非常巨大的,而各大电商也早已不约而同地发力抢占市场。4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农村淘宝”分别在西海岸、平度市启动。此外,京东、苏宁也在青岛地区进行“互联网+”布局抢占市场。

  根据青岛市商务局5月12日公布的《青岛市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实施意见》,青岛市提出了将全面实施农村电商的“4215工程”,即以平度、即墨、胶州、莱西市(4市)和黄岛区、城阳区(2区)为重点,结合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千县万村”计划的实施,在全市辖区内打造100个电商示范乡、镇(街道),500个电商示范村(社区)。

  业内人士表示,电商是解决“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在新鲜度、地域性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农产品进入网站销售仍然有不少难题。“比如一些新鲜的农产品与第三方物流合作成本太高,而且因为新鲜蔬菜容易腐烂,如何保证其新鲜度,这就要求贮运条件较高,但这往往又要增加成本,所以目前电商在销售新鲜农产品中面临不少挑战。”记者 徐新东

  思考

  “双11”不仅是网购狂欢


  “双11”不仅是网购狂欢,也不仅是零售业的节日,商家的兴奋、消费者的激情成就了这一被外媒称作“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购物节”。狂欢之下,也让人们从一个侧面思考“双11”这支温度计背后,中国内需潜力、创业创新和“互联网+”的真实体温。

  “买买买”背后的“互联网+”

  距离北京1300多公里外,浙江桐庐陇西村淘服务站,“操盘手”王明强也在挑灯夜战,“实惠的先抢下来,推荐给乡亲们,村里的网购意识已经渐渐起来了。”

  像王明强这样的服务站,过去一年在中国27个省份的6000多个村庄落地。早已在一二线城市深度渗透的网购习惯,也开始在中国广袤的农村扎根。

  对于中国有超过1000万家中小企业从事电子商务,欧洲各国感到无比惊讶。物流、支付、广告,这些都是让欧洲中小企业对电商望而却步的理由。而在中国,有超过2000个购物网站。“双11”已远不止是一天的网购狂欢,其背后是互联网加出来的消费动力和创业创新。

  电商盛宴,不仅是靠低价

  “双11”发展到第7年,人们在思索,互联网为什么能够撬动内需?

  互联网降低了成本——信息成本、交易成本、信用成本,对于企业来说,降低的是创新的成本。对于消费者来说,能够让他们从口袋里掏钱的,最终是企业的创新,而不是商品的低价。

  观察人士指出,仅仅依靠低价竞争是不可能拉动全社会总体消费的,因为那只是左口袋的钱到右口袋,从表面上看,网上买东西比实体便宜,所以消费者更乐意在网上买;但是深层次看,物流、支付、信用等等各种综合体验,才是在这不到十年时间培养出一批网购达人的原因。

  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正在改变中国商业形态,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6.2%,显现出网络消费在拉动“内需”这辆马车中发挥的动力。而新技术、新业态,创新经济模式,带来内需增量。

  持续激发农村内需潜力

  从年初的全民抢购“日本马桶盖”到“双11”海淘热,中国的内需正在升级,但国内的品牌打造、制造设计水平并未跟上。

  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看来,新常态下企业要把过去扩张性的高速发展转为质量效益型、资源节约型、环保型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变了,简单说就是告别了短缺,进入以质量、品质为核心的需求时代。”宗庆后说。

  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认为,“互联网+”之所以席卷全球,核心在于便捷地满足了人们升级的消费需求,制造业特别是中国制造业出现问题,关键在于原有产能、技术、供给无法跟上人们日渐升级的需求。

  业内人士提出,要能持续激发农村的内需潜力,除了“工业品下乡”,还需拉动“农产品返城”,让年轻人返乡创业留得住。 据新华社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电商先锋 洋葱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