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难点热点问题回应:执行居住证制度

2015-11-27 07:04   来源: 青岛早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如何管理培训机构?居住证制度实施后,义务教育如何发展?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情况如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过半,义务教育依然面临很多备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根据26日发布的《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报告,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严管校外培训机构

  问:评估报告提出,小学生课业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目前存在“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情况,并且存在大量的校外培训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如何监管?

  王定华: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问题要打组合拳,单一的办法难以奏效。首先要转变家长观念,形成正确的成才观。儿童幼儿时期并不是学的越多越好,如果知识的增多造成了兴趣泯灭,将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不利。

  禁止公办教师到校外培训机构任职,教育部对此有明确禁令;学校不认可补习证书,校外机构获得的任何证书,在入学时都没有效果。另外,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已经拟定了自律公约,教育部将推荐给更多的培训机构,在培训中体现对孩子的尊重。

  再有,推进法治建设,对“黑”机构要联合相关部门予以取缔,合法机构要按照国家法律约束自身行为。教育部也将推进相关的立法修法工作,特别是在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中作出一些规范。

  做好应对居住证制度准备

  问:随着居住证制度的实施,将会对当前的教育制度带来一定冲击,教育行政部门将做哪些准备?

  王定华:居住证制度已经有了大致框架,具体实施办法正在制订之中,教育部全程参与了居住证实施办法的制订过程。实施之后,会给当前的招生制度和秩序带来一定冲击,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准备,提前有所应对。

  国家在顶层设计上要求居住证享有的公共服务,教育部门将不折不扣执行。国家授权各地各部门制定的政策将按照国家要求和部门地方实际情况来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这个过程中,要面对我国立体化的国情,允许和提倡因地制宜,让一些特大城市不至于因为居住证制度的实施而背上过重的包袱,但同时广大地区和特大城市都要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地把工作做好,增强人民群众和各位家长的获得感。

  财政投入惠及1.38亿学生

  问: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出台后,有哪些进展?

  王定华: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5.40万所,在校生达1.38亿,在各级教育中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出台,是一个很大的利好。从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国家统一确定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小学中西部地区每年600元,东部每年650元。初中每年800元,东部每年850元。这是基准定额,中央财政按照比例进行投入,国家的财政将惠及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一律施行“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上述政策对乡村的教育倾斜不减,中央财政另外每年拿出150多亿元,实现这个新的机制。

  新的机制实施后,主要受益群体: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294.73万人,实现两免一补可以随学生流动;寄宿制学生,新机制实施后保障水平会明显提高,这类学生目前是3076.15万人;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他们能够比照公办学校学生享受一定的公共财政支持;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村小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惠及500多万;特殊教育学生保障程度都会有大幅度提高,对于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相当于正常学生的8倍,要让残疾学生成为最受呵护的学生。本组稿件据新华社

  “零择校”何时能实现?

  经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为期5年的贯彻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正如国家教育咨询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所说:“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校际差距和群体差距都在缩小,许多城市的择校热得到有效缓解。”

  均衡发展:

  让就近入学成为心甘情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各地推进实施教师校长轮岗交流以及严格遏制择校,“条子生”大幅减少,但一些地方“学区房”开始走俏。

  “学区房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较热现象,我们鼓励地方采取多校划片方式来解决,就是一个小区对准若干小学和若干初中,以此来为学区房‘降温’。”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说。

  王定华指出,今后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要继续标本兼治,“本”就是在城市地区鼓励采取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学区化管理等方式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标”就是要加大规范力度,如果发现有学校校长和相关负责招生人员违规招生,教育部将协同当地有关部门加大查处力度,并通过媒体进行曝光。

  特色办学:

  让薄弱校成为“热点校”


  近年来,在提高教育质量、倡导特色办学的大背景下,一些薄弱校“脱胎换骨”、“发现自我”。北京市朝阳区安慧北里中学通过大力发展健美操、跆拳道、美术等特色教育,学生外流不断减少,大批学生慕名而来;邯郸市29中发展特色音乐教育,吸引了片内九成以上学生。

  “如果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能在升学率基本均衡的前提下形成一校一品,择校标准的多样化会让择校不再是难以承受的社会问题。”安徽师范大学教务长朱家存教授说。

  减负增效:

  让每个孩子都做最好的自己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期评估义务教育专题评估报告显示,据对全国14省(区、市)10万余名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 (以小学四年级、初中二年级为代表),近5年来,小学生课业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

  “一些地方尝试在中考中取消升学考试,采取学力综合评价进行录取,这是一个减负重大举措。”义务教育专题报告课题组负责人宋乃庆说,有些省尝试根据学生成绩及综合表现进行录取,评价过程对德智体美的权重甚至超过学科成绩,有利于推进减负增效。

   [编辑: 李敏娜]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