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金惠
连云港市灌云县机关幼儿园老师为应对上级检查,发通知要求班上差的小朋友不要来了。很多家长收到通知感到气愤:这不是伤孩子自尊吗?在家长的反对声中,园方取消通知要求,所有孩子都正常入园,发信息的老师也受到处理。(12月2日《现代快报》) 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到了今天,好学生与差学生的标签不仅没能消除,反而延伸到了幼儿园。尽管幼儿园潘老师承认自己做错了,也否认被通知不来上课的20个孩子并非家长所认为的差生,但是,其给出的理由——“有的孩子之前没有及时做手工,怕检查时不太好”,仍然暴露出教育中的某些痼疾。
仅仅因为孩子的手工做得不好,就不让他们上课,如此“精心”地应对上级检查不免让人产生疑问:这样的行为只是老师的一时糊涂吗?所谓的上级检查究竟是为了督促幼儿园更好地办教育,还是为了一个表面好看的成绩?如果是后者,潘老师的做法也就不难理解,投上级所好而已。但问题是,幼儿园的孩子年纪尚小,没必要也不应该分优劣。
学前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其任务是:配合家长正确引导幼儿的学习习惯、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幼儿心智同步成长。如果在这个时候就开始将孩子分成三六九等,制造优生与差生区别开来的氛围,毫无疑问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甚至埋下自卑的隐患。再说了,即便是素质教育、高等教育阶段,给学生贴标签也是最不明智的教育方式。学生有差别,但没有好坏之分,成绩不好应当多从教学方式上想办法。
幼儿园就分优生与差生,说白了就是教育功利化根深蒂固的表现。这种现象值得老师、幼儿园、教育部门反思。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首先杜绝功利化思维,采取正确的标准和方式对幼儿园进行常态化监管。只有上级导向正确了,才能避免老师和幼儿园在面对检查时弄虚作假,才能引导幼儿园和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帮助孩子实现心智的健康发展。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