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我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现场进行一等奖的角逐答辩,创新团队和科技创业首次纳入科技奖励范畴。记者昨日采访了解到,今年的科技奖励评审过程,首次邀请媒体全程监督和采访。评审专家表示,脱颖而出进入“决赛”的参评项目,不会因为答辩人的口才而受影响。
“预赛”评审隔空答辩 记者采访了解到,青岛科技奖励此前的“预赛”评审,采用的是“隔空答辩”的方式,也就是科技项目的完成人、参与人与评审专家并不面对面,而是通过自动播放幻灯片和录音的方式做项目讲解,之后评审专家通过电话提问,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是保密,确保参与的科研工作者不知道评审专家是谁。播放视频时间为10分钟,答辩时间为5分钟,之后由专家“预打分”,所有项目答辩结束后,还将对分数进行修正,从而得出最终结果。工作人员介绍,隔空答辩中,由专业的评审专家提问,但不能对项目做任何评价,通过对话让其他旁听的专家进行打分。
现场答辩角逐一等奖 昨日,青岛市科技奖励评审进入白热化状态,从“预赛”中脱颖而出的29个项目,将角逐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一等奖。其中,科技进步奖还首次增设了两个子奖项,分别是创新团队和科技创业奖项。创新团队奖共有9个团队入围,最多将有4个团队被选出来,获得科技进步奖的一等奖,其他团队则无缘任何奖项。科技创业奖则根据入围项目的表现,分为一、二、三等奖。
现场答辩5分钟,近20名评审专家和工作人员参加。在“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离子色谱技术研究创新团队”的答辩中,评审专家询问:“你们的色谱仪在国际上技术领先,那么销售情况如何,占多大的市场份额?”“作为创新团队的申报项目,你们的团队除了老专家外,还有其他的人才梯队吗?”
面对这个问题,答辩人显得胸有成竹。“我们的技术分为很多个项目,有的在国内属于一流,有的在国际上一流,多数技术内容与国际最高水平基本一致。”这位答辩人称,除了有知名教授加入团队外,他们还与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开发技术,并引进了一批硕博人才。
浒苔处理“高大上” “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团队”的表现也受到专家们的关注。浒苔是2007年来我国爆发的一种新生海洋生态灾害,海大生物创新团队主要进行海洋生物资源产品开发及高值化利用,团队具有海洋生物有效活性物质提取、基因工程菌株构建、海藻肥料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等优势,团队成立至今申请并获得立项的科技项目20余项,其中国际级9项,省部级3项,市级项目10多项,国家海洋局产业化项目3项。
“浒苔的处理除了打捞、运输外,废物利用是最关键的,我们可以让它成为肥料、保健品和药品。”该项目现场答辩人王海华介绍。针对评审专家问她效应的问题,她回答,浒苔在肥料应用中十分受欢迎,效果很好,而且能提升社会效益。为了减少浒苔对沿海环境的危害,该团队去年还新增了浒苔海上的综合处置平台。“这艘船叫‘海状元’号,排水量3700多吨,能在外海打捞浒苔,并现场脱水、打包,减少了对岸上环境的污染,提高了效率。”王海华介绍,创新团队在保护环境、浒苔利用、变废为宝和社会效益方面,近年来有了很大收获。
口才不影响最终成绩 记者在现场采访了解到,不少答辩人是科研人员,对现场答辩并非很适应,咄咄逼人的提问让他们一度十分紧张。“这一点我们都有考虑,此前对他们的材料研究很透,熟悉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团队能力,所以口才不会影响最终成绩,我们看中的还是项目和团队的含金量。”昨天的现场评审专家委员会主任、青岛科技大学校长马连湘介绍,这些团队已经证明了他们有高层次的水平。
马连湘还表示,今年参加首次科技奖励创新团队评审的9个团队实力都不俗,有的团队已经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这也是近年来青岛打造良好创新环境带来的收获。(记者 陈珂)
相关专题:
"三创"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