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 又多两位山东人

2015-12-08 06:25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据新华社北京12月7日电 73岁的北斗系统副总设计师谭述森、47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黄璐琦……中国工程院7日公布了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通过中国科协组织学术团体提名和院士提名,经过两轮评审会议、各学部初选和全体院士终选等程序,70位新当选院士脱颖而出。同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61位科学家从157位初步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荣登新院士榜。经过增选,中科院现有院士777名。

  在京的近30名新院士参加了“中国工程院2015年新当选院士座谈会”,集体观看了建院20周年纪录片《天命》。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鼓励新当选院士带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攀登工程科技高峰;牢记工程造福人类、科技引领未来的天命,努力发挥科学技术思想库的作用;弘扬科学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院士声誉。

  在致新当选院士的一封信中,中国工程院要求院士们继续开拓创新,自强不息,深入工程科技实际。“要严格地要求自己,不宜过多社会兼职,不能尽责的职务不要兼任,特别是负有行政责任的实职更应谨慎,婉拒过高的、不适当的物质待遇。”信中强调。

  在致新当选院士所在部门和单位的一封信中,中国工程院指出,院士不是“万事通”,应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让他们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建议不要安排他们参加那些本学科领域以外的各类评审、鉴定、咨询和评奖等活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的决定。2014年,两院对院士章程进行了修订。2015年增选,是两院修订章程后首次增选。

  本次院士增选中,工程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候选人提名途径方面,取消了国务院各部门,各省(区、市)和有关大型企业等“归口遴选部门”的提名途径,仅保留院士提名和学术团体提名两种途径;完善院士增选机制,增加了全体院士终选环节;完善了候选人材料公示和投诉调查机制等。

  本次增选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852人。此外,经过全体院士大会选举,产生了8名新当选外籍院士。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7日举行的新当选院士座谈会上希望各位新当选院士高举科学旗帜,坚持追求真理、实事求是,超脱部门和局部利益,独立发表科学见解;倡导爱国奉献,坚持服务国家、造福人民,一切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从国家发展大局着眼;发扬学术民主,坚持百家争鸣、求同存异,充分吸纳真知灼见,充分听取不同意见;注重修身立德,坚持明德楷模、行为世范,旗帜鲜明地反对科学不端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据了解,本次山东新增两位两院院士。唯一一个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恩东,仅48岁,他成为“浪潮”历史首位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宋微波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王恩东。(资料图片)



  王恩东:

  中国服务器领域首位院士


  12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正式出炉,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恩东当选,成为“浪潮”历史上首位院士。记者了解到,以往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在计算领域的院士,大部分研究贡献是在高性能计算机方面,而在服务器方面则是空白,王恩东则成为中国服务器领域首位院士。

  摘取“皇冠上的宝石”

  “心里还是非常激动和高兴的,这不仅是对个人,也是对浪潮工作成绩的肯定。”12月7日下午,记者连线身在北京的王恩东,他第一时间在电话中分享了当选院士的感受。

  “谦虚”是这位年轻院士身上一个显著的标签,交流中,作为山东济南人的他始终强调将荣誉的获得归功于团队。

  王恩东告诉记者,此次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成就是他在服务器领域的贡献,这就不得不提2014年捧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高端容错计算机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王恩东是这个项目的总设计师。

  高端容错计算机,被誉为现代计算机产业“皇冠上的宝石”,当前已经成为我们这个加速信息化时代的核心装备,像“心脏”一样驱动各个行业数据和信息的流动。面对国内在该产业领域的几乎“零积累”和国外异常严格的技术封锁,王恩东带领浪潮集团400多位工程师4年多艰苦的科技攻关,克服了超乎想象的困难,终于研发成功。

  该项目成果浪潮天梭K1系统(以下简称浪潮K1)是我国第一台高端容错计算机,其成功上市意味着中国突破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和封锁,成为全球第3个掌握这一最新关键技术的国家。它为我国信息安全提供了最底层的技术基础,使中国的关键数据能够跑在自主平台上,对国家信息安全的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意义。

  当选是起点而非终点

  此前,王恩东主持开发了山东省“八五”重点攻关项目浪潮第二代小型机“浪潮SMP3000系列小型计算机”和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浪潮第一代PC服务器“浪潮奔腾系列服务器”,其中浪潮SMP3000系列小型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目前,他已发表论文22篇、出版专著3部,授权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2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科技进步奖7项,曾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称号,为我国计算机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做出重要贡献。

  如今获得最高学术荣誉成功当选为院士,王恩东说:“当选院士仅仅是一个起点,而不是一个终点,必须要沿着原来技术研究的路线,不断地发展、进步。”

  谈及下一步的打算,王恩东表示:“就整体而言,中国与美国在信息领域还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如何在云计算、大数据这一新的信息化浪潮中,在未来数据中心技术和产品领域不断开拓创新,使浪潮乃至中国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全球领先水平,成为王恩东和其团队未来努力的方向。据新锐大众客户端

宋微波教授(中)在指导学生做实验。(海大供图)



  宋微波:

  纤毛虫知识的拓荒者


  纤毛虫,原生动物中结构最复杂、多样性最高的一个大类群,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极地、土壤中以及各类动植物宿主体内外。在那里,它们扮演了形形色色的角色:微食物网内的能量转运枢纽、环境清道夫、水体生态系统的保护者、基础科学研究用材料、细胞水平的模式动物、养殖动物的病害等。

  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有关海洋环境中这一大类群的研究长期处于空白状态。1985年,在海大留校任教的宋微波出国留学涉足纤毛虫,1989年初,学成归国后全心投入到海洋纤毛虫的研究中,在其30年的努力中,从一个人发展成为一个团队、一项项成果在这里形成和汇聚。

  造纸工人的大学梦

  1958年,宋微波出生在鲁西南的一个小县城微山县。1978年高考,身为造纸工人、怀揣大学梦的他如愿考入“山东海洋学院”。

  1985年硕士毕业,宋微波留校任教。就在这时,他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次机遇:1985年秋,国家在部分部属高校中选派一批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在德国,宋微波以《波恩帕氏水体周丛纤毛虫分类与生态》为题的论文而获得了理学博士学位,第一次对富营养水体内的周丛纤毛虫的区系组成和时空变化做了全面、完整的研究。

  开辟纤毛虫研究新方向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馆2号楼二楼阳台右侧,是一个约6平方米的封闭空间。这里曾是宋微波1989年初刚回国时搭建的第一个实验室。

  宋微波说,作为一个拓荒者,他带领团队开展了围绕纤毛虫分类、区系的研究,在这些大工程中,他先后组织了近30位博士生参与其中,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形成了温带、亚热带海洋中近岸各类生境中纤毛虫物种多样性的全面、系统的本底资料。这项工作也促成了现在国际海洋纤毛虫学研究新格局的形成。

  作为他研究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宋微波还以极大的精力投入在纤毛虫细胞学领域的开拓上,与此同时,宋微波积极活跃于国际学术界,推动了一系列合作研究的开展,中国海洋大学一步步发展成为如今国际海洋纤毛虫研究的中心。

  2010年2月,一个新的研究机构—— 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在中国海洋大学挂牌成立。“研究所的成立为中国海洋大学大生物版图完善了‘基础’这一板块。”宋微波说。

  在原生动物学团队的发展方向上,多年之后,他依然清晰地记起当年的一项决定:1996年前后,分子生物学在原生动物学研究领域还是一个新兴分支,国内刚开始涉猎。凭着直觉,他意识到这一方向的意义和前景,断然决定遴选学生去学习和掌握这项新技术并在团队内及时开辟了纤毛虫分子系统学研究的新方向。在此基础上,如今,以纤毛虫为材料的分子生物学分支不断地延伸、拓展并已成为团队中的核心之一:他们在表观遗传学、基因进化、分子系统发育等领域,不断攻克制高点,形成新突破。 记者 张同顺

    ■年龄

  两院增选院士最小的43岁


  从年龄结构看,中国工程院院士队伍继续年轻化,一些尚无院士的二级学科产生了新当选院士。最小年龄47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年龄56.2岁。新增院士中,来自高等院校的34人,研究院所15人,企业及医院21人。有6个尚无院士的二级学科产生了新当选院士,激光增材制造、大数据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学科方向均有新当选院士。本次增选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852人。此外,经过全体院士大会选举,产生了8名新当选外籍院士。

  中国科学院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3.9岁,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年龄最小,为43岁;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朱诗尧年龄最大,为69岁;60岁(含)以下的占88.5%。12位新当选的中科院外籍院士同时公布,他们来自6个国家,其中美国6人,英国2人,德国、芬兰、瑞典、巴基斯坦各1人。其中罗伯特·格拉布斯和保罗·纳斯为诺贝尔奖获得者。

  据新华社

  ■性别

  新当选两院院士中女性共有12人


  从性别比例看,中国工程院70名新院士中,男性67人。

  中国科学院新当选院士中有9名女性,数量和比例均为上世纪90年代规范院士增选制度以来最多的一次。其中包括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姜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激光医学专家顾瑛、45岁的北京大学教授黄如等。61位新当选院士中数学物理学部11名,化学部9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2名,地学部10名,信息技术科学部8名,技术科学部11名。

  据新华社

  驻青两院院士总数已达28人

  12月7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著名原生动物学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宋微波当选,隶属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至此,青岛拥有的两院院士已达28人,其中中国海洋大学两院院士已有10人。

  据了解,28名驻青院士中有11名中科院院士、17名工程院院士,主要分布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驻青高校和科研院所。 记者 张同顺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两院院士 山东人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