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莱西的刘女士2010年到当地威海东路一家银行办理存款业务,想把五千块钱存上,但听了大厅内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后,选择了一种特殊的存款方式,每年续存5000元,五年后全部取出,承诺收益能比银行直接存款高一大截。有些心动的刘女士就选择了这种存款方式,但让她有些不快的是几天后拿到手的却是一份保单,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前几天把钱取出来,一共只拿到了88元的收益。
“说起买的这个保险,我就觉得气人,你说这么多钱,五年了,最后就多给了88元,这不就是把钱白给他们用了这么多年。”12月24日,家住莱西市区的刘女士向记者说起自己的遭遇,2010年夏天,她到莱西威海东路的一家银行存款,刚进银行大厅,就有一名员工热情地迎上来,询问刘女士办理什么业务,在得知刘女士要存款后,就告诉刘女士现在有一个新的存款选择,“当时跟我说,这是刚推出的一项业务,比直接定期存款收益还高,我一听既然收益高,那就照她说的存吧,签完字后,让我回去等,过几天再来拿协议。”
几天后,刘女士再次来到银行,没想到拿到手的不是存折,而是一份保险单,“当时我才发觉给我办的是一份保险,但那时候字也签了,钱也交了,已经晚了,而且在银行里,人家一直劝我,存什么都一样,钱不会损失 ,我也就没跟他们计较。”之后几年,刘女士一直都按时缴纳款项,每年定期再存5000元,直到今年11月份,她想起五年存款到期了,就去把钱取回来,但联系保险公司后,除去25000元本金,只额外拿到了88元的收益。
“当初跟我承诺,光5000元存一年就能拿到200元,虽然不是一次性把25000元存上的,但这么多年,收益也不会这么点,给88元,都不够拿去吃顿饭的。”在得知收益这么少之后,刘女士和丈夫也多次去找过保险公司和当初去存款的银行,但都无功而返。
采访中,记者也发现,虽然选择了这款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但刘女士对于协议是如何规定的全然不清楚,“协议一共几十页,我和我对象根本看不懂,当时就听给我们推荐的人介绍的,只记住了每年交多少钱,五年后能拿到多少钱。”当记者问起刘女士所购买的理财产品的准确名称时,刘女士介绍,“把钱给我后,保险公司接着把我手头的协议拿回去了,所以协议现在也不在我手上了。”
从刘女士手中,记者也拿到了当时和她沟通处理此事的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的客户经理联系方式。记者先是联系到当初刘女士去存款的银行,这位客户经理告诉记者,“前段时间这位大姐来找过我们,但这事过去这么多年了,我们也无法查证,我们帮这位刘女士问了一下,当初办理的保险并不是通过我们银行,只是保险公司当时在这边派驻的人员,关于收益的事应该保险公司来协调。”随后记者又联系了位于莱西红岛路和烟台路路口附近的这家保险公司,负责给刘女士协调此事的客户经理介绍,“可能当初业务员没有详细给刘女士介绍这款产品,把收益夸大了,她购买的这款产品要求交费五年,但要拿到承诺的收益,需要等满十年取出来才行,刚满五年取出来是没有那么高的收益的,这些都是在协议上详细约定了的。”
针对此事,记者也联系了保监会青岛监管局,接线人员告诉记者,“类似这种情况的投诉并不在少数,主要看协议是怎么约定的,签订协议是否按照规定进行的,我们这边会把情况转给相关公司,让他们了解清楚,购买类似的理财产品是不要只听介绍,最好自己把主要条款理解清楚。”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刘金德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