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12月30日讯(记者 王媛) 元旦假期近在眼前,春节也日渐临近,又到了市民“大购物”的年货置办高峰期,30日,青岛市工商局12315发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违法促销整治方案”,专门针对双节、跨年消费市场发布消费警示。市工商局12315指出,加微信、扫二维码等终端渠道已成商家新的强迫销售方式,同时曝光了岛城市面上存在的5种违法促销。
在“方案”中,青岛市工商局12315表示,元旦、春节前后,消费者的购物欲望比较强烈,频繁的购买行为以及琳琅满目的商品,很容易使人放松消费警惕,给不良商家有机可乘。某些商家打着各种低价促销、正品甩卖的幌子,掩盖商品或服务的真实信息,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统计数字显示,2015年,12315指挥中心受理消费者反映商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信息不真实、不全面、不准确的违法促销案件共85件,同比增长54.55%;其中,咨询26件,投诉34件,举报25件。12315提醒市民,两节消费一定要警惕5种违法促销手段。首先是虚高标价,商家惯用虚假的清仓、换季、拆迁、歇业等原由进行促销宣传,再通过虚构、抬高原价的方式,予以虚假打折和虚假降价。其次是模糊馈赠,价外馈赠的商品或服务达不到零售商公开标示的数量、质量,故意使用模糊性语言,或者价外馈赠的商品属于假冒伪劣商品。
第三种 是返券圈套,工商12315调查发现,许多获得返券的消费者持券消费时,商家对于购物返券的使用范围、使用时间、使用方式进行诸多限制,且未事先告知消费者,或者以所谓的“最终解释权”进行不公正解释。第四种是隐瞒事实,现场促销时商家往往夸大商品或服务的真实内容、质量、效果等,作引人误导的现场演示或解说。第五种是强迫消费,市工商局12315特别指出,随着手机终端支付的实行,商家常常要求消费者现场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微信好友,以获得免费礼品或免费服务,而一旦消费者拿到礼品或接受服务后,被强迫再次消费。
这5种违法促销行为均违背《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定,针对“违法促销”行为,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从2016年1月1日起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消费者如果发现商家存在“违法促销”行为,可及时拨打12315举报。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