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莒县把加快社会组织发展作为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的重要力量,扎实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快速发展。逐步建立起了门类齐全、层次不同、覆盖广泛、功能各异的社会组织体系。其中有社会团体184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60家,涉及公益、农产品、文化等各个方面。2015年8月,莒县被省民政厅授予“全省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
新成立69家社会组织
记者了解到,自2012年开始,莒县县政府把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列入了政府工作和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2015年1月,县委、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并明确了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任务目标及各有关部门的职能分工。紧紧围绕“发展、规范、创新”的宗旨,不断加大社会组织建设探索与管理力度。一是实施直接登记。目前,除依据法律、法规需前置行政审批及政治法律类、民族宗教类的社会组织外,其他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实行了直接登记。截至2015年12月份,莒县社会组织共有379家,其中社会团体184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60家,非公募基金会1家,备案的社会组织34家。去年新成立社会组织69家,其中社会团体13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2家,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34家。
降低门槛,1元也可注册
降低准入门槛,对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有注册资金要求的外,申请登记社会组织注册资金不作要求,1元也可以注册;在上报时,不再需要提供验资报告书,只需要提供银行进账单复印件即可;对新成立社会团体会员的数量上,不再要求必须达到50个以上,可降到最低15个以上;对城乡社区类社会组织,采用登记和备案双轨制,根据他们的性质和类别,对符合登记条件的我们给予登记,对尚不具备登记条件的,实行备案管理。为助推社区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实施方案》、《关于建立“五社联动”机制,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施意见》、《莒县社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采取“培育+扶持+监管”的方式,对社区社会组织实施分类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公共服务和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使社会组织真正成为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力量。简化了年检手续,社会组织在年检时,不再需要提交财务审计报告书,只需要提交一份年度工作报告。免收社会组织登记和注销公告费用,真正实现了社会组织登记零收费。允许民办非企业单位以某一服务品牌在其活动区域内形成连锁服务,办公场所不作要求;改革年检办法,建立以征信为主的年度报告制;提高行政效率,对材料齐全,符合有关规定和法定条件的新申报公益类社会组织,准入登记由原来的5个工作日压缩为1个工作日。
培训志愿者1000余人
据莒县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莒县先后出资近20万元,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快对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者的培训。先后到泰安、曲阜、滨州、深圳、张家港、杭州、上海等10多个省市县参观学习。聘请国内、省内著名公益专家和公益组织负责人来莒县授课,给志愿者培训9场,培训人数达1000人。2015年3月份,利用“国际社工日”,举办了“发展社会工作,创新社会治理”的社工主题沙龙;5月份,开设了“周末社工课堂”,利用周六和周日的时间,对参加社工考试的人员和志愿者进行培训;10月份,以“打造品质公益,共建社会和谐”为主题的全国第二届“公益论坛”在莒县召开,国内73家社会组织参加了此次论坛;12月份,我们邀请了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女子学院的三位教授来莒县调研农村社区“五社联动”工作,通过加强学习交流,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者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打造创业园,容纳13家入驻
以“汇聚社会爱心、搭建公益平台、助推莒县发展”为理念,以“创业、创新、创意、创造”为宗旨,2015年年初创办了莒县社会组织创业园,面积近700平方米,可以容纳13家社会组织入驻。创业园积极发挥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创业创新、引领示范、项目运作、品牌创建、培育孵化、助推发展等8项功能,建有爱心交流室、爱心课堂、爱心图书角、风采展示墙等,使社会组织创业园成为发展公益组织的孵化园、示范园。在管理上我们实行“以社助社”、“以社促社”、“以社孵社”的办法,在运作上采用“1+1+X”模式,即一个服务平台(创业园),一个枢纽型社会组织(莒县莒益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X个入驻的社会组织(主要是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该创业园由莒县莒益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具体运作,中心有工作人员6名,其中专职人员3名,社会工作师2名,助理社会工作师1名。目前,已入驻社会组织11家。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