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身份证"进入报批阶段 将解决刷号抢票等

2016-01-14 06:1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1月9日,“网络电子身份认证与数字签名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透露,关于网络身份识别(eID)的相关标准目前已进入报批阶段,该技术将解决现行基于身份信息识别网络身份所带来的身份信息泄露、冒用身份抢注、刷号抢票等现实问题。

  近几年,我国利用互联网进行在线洽谈、谈判等电子商务的数量大幅增加,电子证据的使用也更加频繁,与此同时,网络违法犯罪也大量出现。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许传玺教授在会上提出,网络身份认证是解决网络诚信及社会责任缺失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的需要,也是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网络取证、证据鉴定及技术的创新发展都有赖于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我国正在不断加快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法制建设,但当前的法律依据,仍不能满足互联网法治的现实需要”。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网络身份技术事业部严则明书记介绍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整个社会将变得更加透明化,而网络公共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

  目前网络身份的自证或识别普遍采用了上网公民上传姓名+身份证号,或上传证件照片等方式进行身份验证,而这种方法的弊端一方面在于无法证明是本人在上传身份信息,另一方面却成为公民身份和隐私信息泄露的主要源头。

  “犯罪分子不仅会冒用公民身份信息刷号、抢票、抢注账号等,还会利用这些身份隐私和信息进行诈骗。”严则明认为,只要直接基于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识别方法不改变,窃取买卖个人信息以及电信等网络诈骗犯罪就不可能根除。

  为了规范电子签名行为,我国从2005年开始实施了电子签名法,2009年底,在公安部指示下,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启动了国家网络身份管理研究工作,建设了“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面向全国试点签发“公安部公民网络电子身份标识”(eID)。

  严则明介绍说,作为“十二五”期间国家863重大科技项目,eID技术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线远程识别身份。

  eID身份识别技术有助于在互联网上确认网络行为责任主体,该技术实施后,将进一步加强我国网络空间管理的体系化法治化。

  “十二五期间,国家批准立项了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提出的30多项网络身份管理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已通过国家密码管理权威机构的安全审核。”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网络身份技术事业部胡永涛副主任说。

  “网络身份证”咋办理

  胡永涛介绍说,公民持本人身份证经过严格的身份审核和签署协议后,就能办理一个加载本人eID的安全硬件,并通过电子签名在网上远程证实本人身份。当然,仅靠eID还是不能满足所有需求的,就像现实生活中既有身份证又有护照、驾照、社保卡等,eID是网络身份的信任根,其他行业可以基于eID在网上签发二级证书,这样,可以形成一个基于eID的有序开放的网上信任和服务体系,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业也将有更多服务互联网应用的机会。据《法制晚报》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网络身份证 报批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