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一进腊月门,大头腥就成了岛城各大码头上的“主打鱼”,动辄就是上万斤上岸。可是如今都到腊八了,记者探访积米崖和沙子口、南姜等往年集中出产大头腥的码头却难见大头腥。市区市场上偶尔有卖的,售价达到10元一斤,比起往年同期高出一倍还多。原来,今年气候偏暖,鱼群南下的时间比起往年推迟了半个月左右。
记者 赵杰
码头 连问6条船不见大头腥 昨天,在沙子口中心渔港码头,出海归来的船只捕获的大部分都是些立虾、虾虎、安康鱼等海产,往年一到腊月就蜂拥而上的大头腥反而成了稀罕货。记者连续打听了六七条渔船,得到的答复全都是“没货”。
“今年真是奇怪了,不多不少,到现在是一条没见。”无独有偶,在南姜码头和积米崖中心渔港,一名船老大说。记者发现,这里同样见不到大头腥的身影。在积米崖码头,刚从海上归来的斋堂岛渔民薛先生说,他们这一趟出去了六天时间,收获的也大多数是鳗鲡鱼、虾虎、红头鱼,唯独没见到大头腥。
市场 数量少身价同比翻倍 “你不信就看看,满市场就我这一份大头腥,想吃就得赶紧下手啦!”记者在团岛市场探访发现,满市场就一个摊位出售大头腥,摊主说,自己是真正的独一份儿。这个摊位上的大头腥个头不小,一条足有十斤左右,摊主的售价是10元一斤,比起去年这个时候,价格足足翻了一倍,即便如此,仍然十分抢手。不一会儿就卖光了。
在沙子口大集上,尽管这里紧邻码头,可也只有两家摊位出售大头腥,货物总体数量加起来也不过20多条,摊主的售价是9元一斤。记者问起这些大头腥的来源,摊主坦言,是一些爱好出海钓鱼的卖家提供的,码头上还没有批量上大头腥鱼。
调查 暖冬导致渔汛推迟半月 为啥今年大头腥成了“稀客”呢?在沙子口和积米崖,多位常年从事大头腥收购的船主介绍,大头腥是典型的集体性洄游鱼种,主要是鱼群从俄罗斯、日本海等北方严寒海域向南迁徙,这个过程中,为了觅食方便,鱼群会沿着岸边近海区域南下,从而给渔民带来丰厚的收获。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岛城沿海,每年冬季都会形成渔汛。但是今年,到目前为止,气候明显偏暖,水温也比以往同期高,延缓了鱼群南下的时间,所以渔汛比起往年至少推迟了半个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