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的宗成云做了一辈子木版年画,想用自己的努力守住这门传承了近两百年的老手艺。
为了与时俱进,宗成云耗时一年半,将12幅钢笔画"青岛老建筑"制作成了木版年画。
农历猴年将至,作为与天津杨柳青齐名的北方三大木版年画产地之一,平度市李园街道宗家庄又进入木版年画销售的最好季节。
今年73岁的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宗成云告诉记者,平度地区木版年画是清朝道光年间从潍县(今潍坊市)引入,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宗家庄木版年画取材广泛,多以民间故事、戏曲、小说等为素材。另有中国传统的“门童”、“财神”、“灶王”、“窗花”等300多个品种。
宗家庄木版年画的内容与中国传统年画一样,主要是按照张贴位置分类,大致分成门画、窗画、居室画、神供画等几类。相比潍坊杨家埠年画“大块红大块绿”的色调,宗家庄年画以细腻见长,人物形象朴拙,色彩更加艳丽夺目。别树一帜的风格让它成为北方农村年画市场的抢手货。
一幅看似很简单的木版年画,细分起来有制版、印刷、晾晒等20多道工序。其中的制版是个纯手工活。一块上好的木板要雕刻成可供印刷的模板,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决心。也是因此,这门手艺不是一朝一夕能掌握的。单是印刷这个环节就很费时费力。“不一样的图案用不一样的印版,同一个图案还需要不同颜色的印版。最多的时候,一张木版年画需要印刷8次。”
虽然宗家庄木版年画有过辉煌的历史,而如今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现在全村经营木版年画的作坊由过去的30多家只剩下2家。继续坚守的只有宗成云的儿子、儿媳以及大孙子。“年轻人不喜欢老一套的年画了,他们认为‘太土气’。”
宗成云说,要将这个传统手艺发扬光大,就需要在内容上创新,并逐渐向现代人喜欢的东西靠拢。为此,他和自己的孙子联手,在与他人合作的基础上,耗时一年半,将12幅钢笔画“青岛老建筑”制作成了木版年画。青岛人身边栩栩如生的老建筑转眼变成人们喜闻乐见的画作,刚一上市便受到大家的追捧。
记者 刘延珉 摄影报道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