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流亭馒头卖得火。
各种各样的大馒头增添节日喜庆味儿。
“我要枣饽饽、面鱼花每样10个”,“三斤的大馒头来6个”,“六斤的富贵鱼拿6个。”1月20日上午,位于流亭街道东流亭社区的流亭大馒头加工店里,前来挑选和购买流亭大馒头的顾客络绎不绝,晾架上摆满了刚出锅的热气腾腾、花样繁多的大馒头,甜香气息充满了整间屋子。“马上过年了,馒头订单非常多。”负责人王海波向我们介绍,流亭大馒头临近年关卖得非常火,工人们加班加点地忙碌着。
一个馒头重3斤,面粉每天用2吨
临近年关,生活在城阳的市民,对流亭大馒头有份特殊的偏爱和感情。近日,记者探访发现,目前已进入馒头销售高峰期。1月25日临近午饭时间,来购买馒头的顾客络绎不绝,工人们则在馒头房内忙碌,一个个香喷喷、热乎乎馒头出锅。“每年春节前,枣饽饽、面鱼、夹心花卷、馒头等卖得比较火,我们这里大馒头最有特色,一个就重3斤。”流亭胡霞面食加工厂负责人王海波告诉记者,从农历11月中旬起,他们就开始为春节前的订单礼盒备货了,平日里每天只用半吨面,现在得用上两吨面。“现在馒头礼盒的订单越来越多,除了当地的客户,天津、沈阳、大连等地都有,近几年天津的订单量比较多,每年春节前就有1000-2000个礼盒,有个人订单,也有企业发员工福利。”王海波告诉记者,进入腊月的馒头销量和礼盒订单量是平日的好几倍。
家住东流亭社区的居民周先生告诉记者,“流亭大馒头多年的老字号了,馒头筋道嚼头儿好,没什么添加剂,吃起来香甜还放心,所以经常来买,快过年了,肯定也少不了馒头。”据了解,一些港台回大陆省亲的人,也不会错过品尝流亭大馒头的机会。
为保质量,层层把关讲究细节
“我们使用的面粉是正规厂家出品的纯天然原麦面粉,和面时,对各种配料的比例、水温和搅拌时间都有严格规定,酵母也是祖传配方。10斤面3斤水,100斤的面粉,要用1斤酵母,发酵时间和出来的感觉才能更好。”王海波介绍,为了保证馒头的口感,不同季节和面的水也不同,夏天要用凉水,冬天用温水,不能用开水,开水会把酵母烫死,揉面也很关键,这样出来的馒头才会口感好,硬度也好,里面一层一层的,吃起来非常筋道。
王海波介绍,“流亭大馒头起初只是家庭小作坊,改革开放后,原有的加工能力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就把原来的东流亭面粉加工厂改建成馒头加工车间,在继承传统工艺前提下,部分流程采取了机械加工。”据他介绍,流亭一带制作大馒头的作坊曾一度达到几十家,由于对制作技艺要求较高,最后留下来的只有现在的三五家。
据了解,流亭大馒头制作技艺已申报列入城阳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流亭胡霞面食加工厂的胡霞曾跟着长辈们学做大馒头,现在已成为加工店“主心骨”,她称:“流亭大馒头是祖辈留下来的手艺,咱要把这种饮食文化艺术传下去,不能让他失传。现在流亭大馒头已成为青岛一大品牌,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岛城名吃大馒头距今已150多年
作为岛城名吃,流亭大馒头是流亭街道东流亭社区的传统手工艺食品。据东流亭社区《胡氏族谱》记载,流亭胡氏一世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迁居流亭,流亭大馒头由第十五世胡象球始创于清同治年间1862年前后,迄今已有150多年历史。相传民国初期,晚清宫廷大员劳乃宣、王序等人隐居青岛,对胡氏流亭大馒头尤为偏爱。1935年,韩复榘、史景洲、杜月笙、叶恭绰、胡海云等100余人发起修庙,凡在流亭就餐或有关方面设宴招待时,流亭大馒头必不可少,就餐者对流亭大馒头赞不绝口,其名声也随之广为流传。
流亭大馒头从清末胡象续、胡象球创建至唐彩玲、胡孝秋,已是第六代传人了,如今有寿桃、燕子、面鱼花、老虎、金锁、枣山、宝葫芦等50多个传统品种,已成为享誉岛城的老手艺。现在人们婚庆喜事、生子添喜、祝福贺寿、馈赠亲友等,都会买各种各样的大馒头增添节日喜庆味儿。新人结婚时一般用传统的大馒头和“富贵鱼”,老人过寿习惯购买大“寿桃”,孩子出生添喜的愿意买面虎、宝葫芦、金锁或燕子,而逢年过节时,枣饽饽、面鱼、夹心花卷、馒头等最受欢迎。馒头上还会印有“囍”字、“夀”字或漂亮的装饰,看起来更加喜庆、美观。
文/通讯员 柳涛 记者 焦红红 图/本报记者 赵伟华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