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复苏的背景下,各国围绕科技与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以机器人为主的智能制造业广受关注。当前我国制造业正进行转型升级关键时期,2015年,国务院下发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落实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省政协委员、青岛拥湾资产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佳生认为,我省机器人制造业参差不齐,且缺乏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该依靠多元化投资体系、筑巢引凤打造产业聚集区、加大机器人产业人才储备等多措施将制造变“智造”。
很多企业在“攒机器人”
“山东省是制造业大省,近几年也处于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时期,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15年12月底,国内机器人企业数量达到1026家,山东省达到规模的机器人生产商有89家。”刘佳生说:“与外资厂商相比,我省机器人品牌无论在企业规模、技术实力、人才团队、行业经验,还是品牌影响力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仿制和拼装的阶段,真正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不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据介绍,目前我国多个城市都把机器人作为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但在一片繁荣的背后,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不容乐观。“现行标准缺失或不全面,很多国内机器人的概念企业用‘攒机器人’的方式研发工业机器人,只做简单拼凑;甚至还有些机器人公司,鼓励客户买自己的组件回去组装工业机器人,并且不做认证及相关的测试,就直接用于生产线。”
目前青岛高新区在机器人产业方面发展较快,《青岛国家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出台优惠政策,加快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支持核心技术研发。“各地区发展参差不齐,将影响我省整体‘智造’升级。”刘佳生建议相关部门需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的规划和发展,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加快推进全省工业转型升级。
建产业集聚区引人才
刘佳生说,在现行情况下,只靠企业单方面投入必然行不通。应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投入为支撑的多元化投资体系,对于有资金需求的机器人企业,可提供政府创投基金加以引导,发挥政策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各方资金投入。同时,机器人产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对企业资金流有较高的要求,可以鼓励探索开展机器人融资租赁业务,建立融资担保机制,发挥金融杠杆作用,降低企业使用机器人的资金门槛。
“我们应当在全省各市打造机器人产业发展基地,筑巢引凤打造产业聚集区,出台一系列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扶持政策,完善实施细则,增强可操作性,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刘佳生建议,可借鉴美国、日本等发展模式,以高校、科研院所和机器人企业等为中心,吸引国际巨头、上下游配套企业、创投基金和各路创业者等入驻,完善产业布局,通过打造产业聚集区,向更多地区辐射。
同时建议各高校加大对机器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积极与企业对接,搭建人才培养与技术交流合作平台,促进生产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本报特派记者 朱薪雨 郝园园 魏海洋(本报济南1月29日电)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