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APP数量连续3年猛增 虚假网购成诈骗新花样

2016-02-02 06:58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近日,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发布《2015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15年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垃圾短信比2014年减少近半,但恶意程序仍然呈增长趋势,Android平台新增恶意APP1874万个,3.7亿人次手机用户被感染。手机端诈骗致人均被骗5577元,比PC端高737元,移动端已经成为诈骗犯罪的主要渠道。

    虚假网购成诈骗新花样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截获的诈骗短信中,身份冒充类短信占92.9%,冒充最多的对象为银行(58.1%)、电信运营商(40.1%)、互联网企业(1.3%)等。其中冒充银行的诈骗短信多以积分兑换、电子密码过期失效、网银过期失效等为借口,冒充运营商的短信内容中,以手机积分兑换为主。冒充互联网企业成为新现象,内容包括虚假网购、虚假招聘、虚假票务、虚假活动等各个方面。

    电信骚扰逐渐减少的同时,手机诈骗花样也在不断翻新。《报告》显示,2015年猎网平台共收到全国用户提交的手机端诈骗举报8973例,涉案总金额为5004.5万元。其中,诈骗短信是被骗用户接触诈骗信息的首要途径。

    在手机诈骗案例中,虚假兼职、虚假中奖、账号被盗三类诈骗占举报总量的50.5%。作为智能手机的主要使用群体,15至30岁的受害者人数最多,占到了报案总量的77.4%。男性受害者人数是女性的两倍多,随着互联网的整体活跃性继续向移动端转移,预计未来至少一两年内,手机端的网络诈骗的发案率和人均损失还将持续增长,并且增速均会高于PC端。

    恶意APP呈四大特征

    2015全年,360互联网安全中心累计截获Android平台新增恶意程序样本1874万个,监测到3.7亿人次用户感染恶意程序,连续三年猛增。《报告》分析指出,从技术演变上来看,今年手机恶意程序呈现四大特征:首先,手机恶意程序多种加密方式,攻击手段更加隐蔽;第二,利用小众的简单编程语言进行制作,增加安全软件识别的难度;第三,利用第三方社交网站窃取手机用户个人信息;第四,去年下半年,利用Root的恶意程序集中爆发。

    从传播扩散趋势来看,恶意程序在自身软件外频繁弹框、创建大量无关的快捷方式、伪装系统通知等严重影响手机正常使用。其次,利用伪基站发送积分兑换短信等钓鱼类恶意样本愈演愈烈。敲诈勒索类样本在一些论坛、贴吧肆虐传播。另外,色情视频类应用软件通过诱人的标题图片、批量打包、互相安装推广等手段,数量庞大。

    记者 景毅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恶意APP 虚假网购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