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2月5日消息 据青岛市死亡监测数据显示,居民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死亡已成为青岛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另据统计,创伤死亡跃居人类死因第五位,是我国18-55岁青壮年死亡的首位原因。今年1月,青岛市市立医院与青岛市急救中心合作,成立青岛市心脏病、脑血管病、创伤急诊救治中心。通过网络传输系统和高效衔接体系,创建起“院前-院中”、“急诊-专科”一体化的急救模式,实现了院前急救和医院专业救治的高效贯通,急救流程更优化、更专业、更迅速。
心梗病人:在救护车上就开始了术前准备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成功的关键。病人来到医院至血管穿刺给药(溶栓治疗)的间隔时间在30分钟以内、病人来到医院至进行急诊冠脉介入救治的间隔时间在90分钟以内,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心脏病救治中心成立后,院前急救与转运工作的紧密衔接,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为病人赢得了宝贵生机。随车医生迅速评估病人生命体征,利用车载信息系统将心电图等传输至市立医院,医院心内科专业医生指导运转现场处置,并启动院内专业救治:急诊抢救室准备治疗床及吸氧、心电监护、除颤仪等抢救设备及药物;病人到院后,第一时间完成描记12导联心电图,复核诊断;迅速完成采血,进行心肌标志物及其他血液检查,完善术前准备。急诊冠脉介入救治团队30分钟内准备就位,转运患者至导管室行急诊冠脉介入救治治疗。努力达到:从患者到医院,到球囊开通血管的时间<60分钟目标,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成功率。
脑卒中患者:开放多学科综合救治的绿色通道 在所有的脑卒中病例中,缺血性卒中占近85%,能够快速在缺血发生3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和后期规范治疗与康复措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脑卒中救治中心成立后,120出诊医生将患者的脸、肢体、语言的评估情况、心电、血压、血氧等院前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传送医院急救中心。专业医生进行评估,指导建立静脉通路,完成开放气道、辅助呼吸等抢救;并组织院内急救准备:由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医生组成的卒中小组就位;开放CT检查、血液检验等绿色通道。
患者到院后,急诊接诊医师迅速完成生命体征等评估,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肾功能、心电图,以及急诊头颅CT或头颅MRI等检查;卒中小组会诊,并在一小时之内完成病人评价并做出治疗决策,分别进入超急性期卒中流程、出血性卒中流程、静脉溶栓流程、动脉取栓和介入治疗流程治疗。高效业的救治流程,为脑卒中患者的抢救和康复治疗赢得先机。
创伤患者:黄金1小时,战胜“三个死亡高峰” 创伤累及多个系统、多个器官,通常会有3个死亡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伤后1小时内,死因多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心脏主动脉破裂大出血、呼吸道梗阻等,约占50%以上;第二个高峰出现在伤后1-4小时,常为胸腹腔脏器破裂出血、严重骨折等,约占30%左右;第三个高峰出现在伤后1-5周,多以创伤后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为主,约占20%左右。因此,争分夺秒的创伤急救,尤其是被称为伤后“黄金1小时”是救治的关键所在。
医院急诊外科医生与院前急救120医生即时沟通,初步评估病情,启动创伤救治组准备,病人到院后,完善检查,准确诊断,立即进行生命支持、损伤控制、复苏或确定性手术,协同麻醉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实现“全流程”的创伤急救诊疗。
文 孙贴静
相关新闻链接: 青岛市市立医院在心脏病、脑血管病、创伤的诊断与内、外科综合治疗方面,在省内具有领先水平。心脏中心、脑科中心是集心脏病、脑血管病内科、外科统一管理的中心制科室,是青岛市A类重点学科、山东省重点专业,普外科、骨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是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
医院雄厚的专业人才队伍和多学科联合诊疗机制的建立,为“院前-院中”、“急诊-专科”一体化的急救模式奠定了基础。借助实时的患者信息传送体系,及“一键启动”的多学科诊疗救治体系,实现心脑血管疾病、创伤急症的院前急救、院内急诊、专业救治的高效融合,提高急救效率与规范化水平,提高抢救成功率。
[编辑: 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