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季拥堵严重 代表支招设两类"公路旅游港"

2016-02-17 06:1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青岛作为海滨旅游胜地,拥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环境,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条件得天独厚。而现实的情况是,城市交通配套与旅游需求不相匹配,矛盾日益凸显。受气候等因素影响,每年7月份至9月份,以商务和旅游为目的的大量外地旅游大巴和私家车涌入,给前海一线带来巨大的交通压力。2月16日下午,在市人代会报到现场,市人大代表、交运集团董事长刘永康为青岛的交通和旅游把脉支招,建议青岛借鉴其他城市经验,设立“公路旅游港”。

  旅游季拥堵严重

  据统计,旅游高峰期平均每天分布在青岛主城区和周边区域的外地车辆约20万辆,以旅游为目的的约占40%以上。大巴车和自驾车主要从胶州湾高速、胶州湾隧道、济青高速、跨海大桥、青银高速路进入主城区,从2014年的统计数字看,这些路口入城旅游大巴达到8.3万辆,同比增长11%。刘永康查阅统计数据发现,海底隧道高峰期车流量达到5.9万辆,是2011年6月通车时的3.3倍,“大量外地游客和车辆的进入,既促进了青岛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交通拥堵、乱停车等问题,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转。”

  刘永康说,随着本市“全域统筹、三城联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有限的道路供给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交通需求。目前,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旅游集散中心已日臻成熟,不仅满足了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也提升了旅游文化层级。“我们应当借鉴这些城市的先进做法,结合青岛实际,规划建设公路旅游港,发挥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优势,可疏导进城车流,调控景区人流,缓解主城区特别是前海一线的交通拥堵,助力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

  设两类“公路旅游港”

  刘永康建议,以青岛主城区为依托,拟规划建设七处“公路旅游母港”,分别形成15公里(第一岛链)和30公里(第二岛链)左右为半径的环状分布带。通过道路交通的接驳、换乘、摆渡的运营方式,实现港与港间、港区与景区、城区间的互联互通和协同配合。

  刘永康通过调研之后,提出设立两种类型的“公路旅游母港”。其中,15公里环状“公路旅游母港”可以设立在世博园南部或西部、滨海欢乐城周边、黄岛金沙滩周边。这三处分别选址100亩地,打造以青岛主城区为中心、15公里为半径的环状“公路旅游母港”,构建进青旅游的“第一岛链”。此外,在崂山区滨海大道王哥庄区域、城阳区北部、高新区核心区域、青西新区灵山卫区域,分别选址200亩地设立30公里环状“公路旅游母港”,打造以青岛主城区为中心、30公里为半径的环状“公路旅游母港”,构建进青旅游的“第二岛链”。“这项工作需要长期规划,有序进行,建议2018年之前建成。”刘永康说。

  “这些旅游母港内都设立停车场等设施,并且为游客提供各种便捷服务。”刘永康进一步说,“公路旅游母港”主要实现两大功能:一是在服务于“人”的方面,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综合服务;通过实时监测,利用旅游直通车、观光巴士、摆渡接驳车转送疏运,有效调控进入景区、市区的游客流量。二是在服务于“车”的方面,做好旅游大巴和自驾车的停靠换乘,为车辆提供维修救援、安全检查、驾驶员教育培训等服务。

  建议降隧道通行费

  在推进旅游港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配套措施的建设。“首先是车辆的规范,应用交运集团现有场站资源,让外地和本市的旅游大巴车进站上、下客,实施人、车安检,取缔旅游车私设黑站点。”此外,降低本市营运大型客运车辆出入胶州湾海底隧道的通行费。“可在现有收费的基础上第一步先降低50%,以提升大型客运车辆的通行能力和吸引力。”刘永康说。

  如此一来,不仅将旅游产生的车流、人流通过公路旅游港进行摆渡,有效缓解青岛主城区和旅游景区交通压力,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还有利于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公路旅游港可为游客提供一揽子服务,延伸产业链,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活力。”刘永康说,通过公路旅游港,实施链条式的立体化服务,可优化青岛旅游集散服务功能,延长外地游客在青岛逗留时间,提高青岛旅游的接待能力。记者 郝园园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旅游季 旅游季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