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萧海川
春节假期结束,北京多家医院再次出现“号贩子”。一月底,北京针对“号贩子”施行整治风暴,然而仅过不久就故态复萌。看来,完善治理手段,遏制“号贩子”猖獗势头,是维护正常就诊秩序的当务之急。
当前,我国不少地方的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紧缺,难以满足患者需求,“号贩子”就是吸附在这些优质医疗资源上的“寄生虫”。他们将专家的劳动、患者的苦痛变成个人渔利机会,让患者深恶痛绝。对其严加打击并及时堵住种种漏洞,是社会群众的共同呼声。
“号贩子”现象存在多年,相当顽固,整治行动离不开恒心和高压。挤压“号贩子”的生存空间,除了严打之外,还要完善号源管理,禁绝医务人员、保安与“黄牛”串通,及时补上挂号实名制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漏洞。北京最近拟改革专家号源的分配方式,在部分医院试点专家团队工作模式,医院将尽可能提供较多普通号号源,患者直接由医疗团队接管,视病情需要才由专家团队来诊治。这种努力,对遏制“号贩子”有釜底抽薪之效,效果值得期待。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