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10
★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应急体验教育培训中小学生8万人,应急救护证书培训1.5万人。
●两会声音
市政协委员:逄铭新
提升应急保障科技含量 市政协委员逄铭新提出了“关于不断提高我市应急保障处置能力案”,他建议,加快装备现代化应急处置设施,加快建立我市全方位多部门的应急保障综合决策支持系统,加快建立应急保障队伍和长效应急保障机制。他表示,我市目前在应急保障工作中尚存在现代化应急处置设施不够、全方位多部门的应急保障综合决策支持系统尚未建立等问题,需要我市在“十三五”期间逐步完善。
逄铭新表示,目前我市应急保障现代化设备的装备还远远落后于其他城市,如我市缺少用于应急地理信息快速获取及处理装备,应加快无人机、应急保障测量车等现代化安全防范设备的购置和应用。为应对和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是当今信息时代必不可少的平时管理、突发事件指挥的信息管理系统,在灾情防范和处置过程中,系统平台能使我们的应急保障指挥快速及时地通过网络,实现实时数据查询、浏览和制图,为防范处置安全事故提供基础保障,应急保障管理信息平台应与我市公安部门的天网系统、智慧交通系统、城市综合管理系统等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全面提高应急保障工作的实效性。
逄铭新提出,从各行业各领域选拔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技术人员,组建应急保障队伍。由于此项工作涉及面广,难度较大,为保证此项工作尽快顺利开展,可先建立测绘地理信息应急保障队伍,由于所有安全防范工作基础地理信息的获取是救灾处置工作最为重要的基础资料,为此我市可先从基础工作入手,获取经验后,再逐步展开。此外,逄铭新建议,将应急保障工作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强应急保障关键技术的公关研发,提高信息获取、数据处理、系统辅助决策、快速供图等方面的能力,确保各类应急装备随时能用,及时到位,不断提升我市的应急服务保障能力。
●百姓故事
出场人:红十字金山海上救援队安红进
“蛙人”们搜救不停歇 “我们每天守着这片海,也得照看好这片海,更有责任让来这片海的人高高兴兴地来,平平安安地回。”昨天恰逢周六,尽管走在栈桥上大风冻得人缩手缩脚,青岛红十字金山海上救援队的队员们仍旧裹上了救生衣,摆好了救生圈,准备随时应对意外情况发生。“习惯了,只要有游客,我们就会做好救人的准备。”在栈桥海上旅游的小码头上,安红进和同事田刚、王学多等人正在忙着整理救生设备。他们是青岛金山海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职员,主要工作是在栈桥景点经营海上旅游项目,大家踏入这行最长的已经有20年了,除了拉着游客欣赏海景,还有另一项工作,就是负责栈桥景区的救护救援。
安红进告诉记者,每年都有游客落水的情况发生,尤其是夏天旅游旺季。“你肯定知道2014年8月2号那天的事,台风‘娜基莉’影响青岛,栈桥景点周围大风大浪,半个多小时就有十多个人掉到海里。”提起两年前的那次救援,安红进立马打开了话匣子。安红进说,当天上午7时40分许,许多游客沿着栈桥欣赏海景,突然人群中传来了“有人落水”的呼救声。“我们码头离着游客落水的地方大约五六十米,当时我同事王学多第一反应就是开船救人。”看到栈桥中段聚集了大批游客,海面上有人正在扑腾,王学多发动快艇直奔游客落水的区域。周围的人光顾着看热闹了,结果把自己的安全忘了,又一个浪打来,又有3人落水。短短十几分钟,就有两三拨人先后落入水中。“当时我们救起来一个女游客时,她已经没了意识,口吐白沫。”安红进说,幸亏大家反应及时,把女游客倒扣在船帮上控水,女游客连吐了几口海水,大家这才放心。半个多小时里,“金山789”、“金山109”两艘快艇8名员工联手救起了16名落水者。
“这些年,这种事发生得不少,我们公司在青岛红十字会和青岛市应急办的联合下,成立了青岛的第一支海上专业救援队。”安红进说,去年的6月6日,救援队举行了授旗仪式,队伍是由志愿者组成的民间海上应急救援队伍,海上救护范围包括崂山流清河至黄岛金沙滩沿海50公里,我们与公安110联动,随时救助海上被困人员,保护青岛市民及外地游客的生命安全。安红进说,自从救援队成立后,又陆陆续续救起了30多名落水或者被困海中的游客,每次遇到风大浪高的天气,救援队的成员还会负责前海一线景区周边的巡逻任务,提醒游客和市民注意安全。
安红进告诉记者,海上救援队定期组织各种应急救护培训,每次市红十字会或青岛市应急办组织培训活动时,大家都会积极参加,“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培训机会,让我们掌握更多救援和救护知识,除了有本事从海中把人带回岸边,我们还得多点知识让溺水的人在最快的时间里脱险。”听说市政府相关部门将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和培训应急救护队伍列入2016年的市办实事,安红进非常兴奋,他说金山海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将投资260万元用于购买救援救护设备,其中180万元用于码头救援设施的维护,80万元购买两艘救援船只。“有了这些设备,政府也重视了,再加上学习更多救护知识,我们就能为更多游客提供保障,就能让青岛的这片海更加安全。”安红进说。
●权威解读
●应急体验教育培训中小学生8万人 学生安全涉及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生命不保谈何教育,因此做好学生安全工作至关重要。2016年,青岛市在大力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增加校园安全投入,强化学校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市政府决定对全市8万名中小学生开展安全应急体验活动,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安全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通过亲身体验,学会应急,学会避险,学会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能力。
同时,通过安排部分学生开展体验活动,通过学生带动学生、学生带动家庭等多种形式,带动整个社会的应急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安全应急体验活动将把单纯的理论说教变成学生的亲身体验,从而使全市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效果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今年计划培训1.5万名救护员 2016年,市政府将“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护证书培训列为市办实事,计划2016年培训救护员(第一响应人)1.5万人,持证救护员人数达到全市总人口的2%,有效提高全社会突发事件防范应对水平。
第一响应人是指首先到达灾难现场,拥有救援证书且能够在应急救援中提供基本生命救助的人员。第一响应人培训是指以提高应急救护和现场处置能力为主的系统性、规范化培训。当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威胁形势严峻,社会矛盾诱发群体性事件因素增加,隧道、地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运营,公共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实施 “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护培训,对于提升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促进社会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2016年,着力高危行业和人员密集场所开展“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护技能培训,普及避险逃生、自救互救、应急处置知识。应当接受培训的“第一响应人”对象为公安民警、机动车驾驶员、长途客运司乘人员、建筑管理人员、导游人员、大型商场相关人员、民用航空行业相关人员,电力、石化天然气从业人员,驻青高校在校大学生、市属各中学在校师生、校车驾驶员及公交司乘人员、游泳场(馆)救生人员、文化娱乐场所重要岗位安保人员,以及社区应急志愿者等。通过实施“第一响应人”培训,进一步完善我市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全体市民的防灾避险和现场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灾害事故、突发事件造成的伤亡和损失。
本版撰稿 记者 于 顺 本版摄影 记者 王建亮
相关专题:
聚焦2016青岛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