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青岛市长赵琪是赵云后人 主修《胶澳志》(图)

2016-02-23 10:17   来源: 半岛网-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如果不是汉奸,凭他是大家之后、他的书法造诣、满腹经纶以及社交能力,他可以成为很多人的挚友 ,赢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但偏偏一个选择毁了一生。其实,很多人很多地方都跟赵琪有关,本文就为大家梳理出这些与赵琪有关的人和地。

  经常跟康有为探讨书法

  赵琪出身名门,从小苦练书法,在书法艺术上取得较高艺术造诣,他和康有为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探讨书法。

  陈明远在《康有为的经济生活》一文中称,1923年康有为游青岛,当时青岛市长赵琪招待康有为住入福山路6号(今福山支路5号)的提督楼,这里原是1898年德国在青岛设租界时建筑的提督署 。该楼筑于信号山坡,屋虽小而园甚大,望海绿波,盛暑不热。1922年,青岛主权回归,提督楼成为官产。康有为看上了这个好去处,就决定租赁;过了一年多又买了下来,改名“天游园”。但是提督楼曾先后有几个督军一类的人物住过,最后都被枪毙,因此这座庭园被民间视为凶宅。康有为曾不在乎地说,提督楼的风水,犯了“白虎衔尸”的格局,购入后拟名“天游园”可改变格局,以克凶邪。但未及整修,1927年早春三月,康有为竟在青岛一次酒宴之后暴卒。

  在康有为病逝后三天,三岁的幼女康同龄不幸夭折,同葬于旁,由康有为的弟子、前清举人吕振文和赵琪共办丧事。

  鲁海先生说,此说法有几个地方不对。一是1929年之前,青岛叫胶澳商埠,不叫青岛市也没有市长;第二,1923年时赵琪还没有担任胶澳商埠总办。不过赵琪和康有为的关系好是真的,他曾派船招待康有为去崂山游览。康有为病逝后,也确实是他帮助处理的丧事。康有为生前就为自己选定了个地方——李沧区枣儿山(又名象耳山)。但他的子女想叶落归根,将他葬到广东南海,便暂时在枣儿山建了一个“丘子”,就是棺椁在地上,上覆土,不落葬于土中,由吕振文撰写墓志铭。之后想迁却因抗战爆发无法完成,还是在赵琪的帮助下,正式落葬在枣儿山。1984年,康有为墓迁往浮山,原墓葬基础仍留存于枣儿山。

  他曾向吴郁生诉苦

  赵琪和清末军机大臣、著名书法家吴郁生也是好朋友。据说当初他出任伪青岛市长时,心中苦闷,还曾向吴郁生诉苦。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青岛作家李明的文章《赵琪与吴郁生》可以了解到:

  赵琪尊崇吴郁生的道德学问 ,上任之后登门求教。吴郁生和赵琪“约法三章”,只谈佛经论书道 ,不涉政治时事,结果倒应验了吴的先见之明,让其避免了十多年后的一场道德非议。

  吴郁生喜收藏,存书尤多,赵琪同好,彼此就更多了些惺惺相惜。后来赵琪将搜集的珍本辑成《赵氏楹书丛刊》,请吴郁生题签,存留至今。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后,赵琪也成了寓公,与吴郁生的日常往来便持续下来。1935年丁惟熙辑录丁恺曾诗词集《望奎楼遗稿》,赵琪资助印刷,丁惟汾作跋,吴郁生书专。几年下来,诸如此类的文人风雅,也算顺风顺水。

  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占据青岛,成立傀儡公署,赵琪再度出山,昔日积累下的道德文章,哗啦啦随风飘逝。据说,赵琪曾向吴郁生诉说内心苦闷,出任伪青岛市长并非其本意。但不论当事人如何辩解,这个汉奸市长的符号,已是铁板钉钉。且吴郁生卒于1940年,生前也没公开替赵琪作证,这个“身不由己”的苦衷,听上去就像是死无对证的台词。

  龙口路1号厚德堂和观海台

  1925年,赵琪任胶澳商埠总办后,在龙口路1号建了宅邸,书斋题为厚德堂。据鲁海先生介绍:“这是一座大的官邸,赵琪喜藏书,这里收藏着他的各种书籍。寓公的那几年,他不仅主修了《胶澳志》,还从收藏的图书中选了八种书肆(旧时指书店)中少见的,重新出版,总题为《东莱赵氏丛刊》,由青岛华昌大印书馆印行。赵琪又从朋友那里借得书肆不见的地方性著作,如《松石馆诗》等,已见不到刻本的共七种,手抄一套,题为《掖海丛书》。青岛解放后,赵琪将部分藏书捐献给了青岛市图书馆。”

  观海山巅,赵琪建有一处观海台,为青岛十景之一在德国占领胶州湾之前,观海山并没有正式的名称。德国占领胶州湾后,观海山南麓一片依山望海的坡地,被规划预留用于建造政府的办公大楼。因此,这座小山被正式命名为总督山。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1月初,日本攻占青岛,总督山被改为八幡山。1922年12月,中国政府接收青岛主权后,将此山命名为观海山。1927年,时任胶澳商埠总办赵琪在游览观海山后,认为此山是登高观景绝好去处,因此决定在山顶修筑一座方形观海台,以供游人凭栏观海。观海平台建成之后,引得游人和市民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平台观海”曾为青岛十景之一,诗云:“风帆叶叶远浮空,海色山光上下同。最是雨余东望处,红楼翠岩夕阳中。”

  唯一的儿子赵贤达

  再说说赵琪的家事,他有五个子女,赵贤达是唯一的儿子。据赵氏宗亲的博客中的《掖县赵氏家族》一文介绍,赵贤达受父亲选择所累,但靠自己的努力,踏踏实实成为劳动模范。

  赵贤达在青岛读完了小学、中学,自幼就爱好电气工程,上中学时能自己安装收音机,修理简单电器。他在1946年至1949年以修理光电仪器和经商谋生,1950年正当他要发挥专长实现理想而大干一场时,却被错判为现行反革命罪服刑3年,1953年释放。赵贤达没有被压倒,他一心扑在科研上。

  1953年他主持制造了我国第一台组合转子6000千瓦汽轮发电机;1958年,他和同事给青岛发电厂生产加工一台6000千瓦发电机,并网发电,解决了当时青岛电力紧张的状况;1968年,赵贤达由济南调回青岛,来到了四方区平安路街道服务站(后更名为四方电机厂)。当时,街道服务站只能给人家修理电机与电器,挣一点修理费。他来了,发挥自己的特长,把一个街道服务站发展成一个国家有关部门下达计划并逐步向市场和外向型发展的区属企业……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先生说,赵贤达当了四方电机厂厂长后,努力走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同他的名字“贤达”一样,成为一位有才能、德行和声望的人。1986年5月1日,赵贤达获得“全国技术革新能手”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然,没有人再歧视他:“这是汉奸市长的儿子!”而是亲切地称呼他:“赵工!”“赵贤达同志!”“赵厂长 !”

  二女儿赵仲玉是著名画家

  儿子是劳动模范,大女儿是家庭妇女,二女儿是著名画家,三女儿从医、四女儿做科研。如果要问,五个孩子当中,谁继承了赵琪的才华的话,答案是二女儿赵仲玉(原名赵琰)。

  赵仲玉自幼喜美术,受教于在青的俄国油画家,毕业于北京京华美术学院。1945年,赵仲玉到青岛文德女子中学(现在的第8中学)任美术教师,直至退休。赵仲玉以其出色的油画和中国画艺术蜚声画坛,为社会各界所瞩目。她自幼勤奋好学,“爱画若命”,善于汲取前人之长,在研究西方绘画理论的基础上,广收博取,成就了深厚、扎实的西画根底。到了中年时期,她的画风变得浑朴、凝重。六十岁之后她开始研究中国画。她的画看似满实,又笔笔空灵,富有韵味,空灵之中见实,以各种色彩烘托主景,主题之中饱藏着更深的意境。

  除了画艺,赵仲玉的一生是激情睿智的。她凭借父亲赵琪的关系,在当时的上流社会做着革命工作。李莎在《岛城杰出女画家赵仲玉》中讲了这样一件事:1948年秋天,根据解放战争的形势发展,共产党地下组织决定让赵仲玉和郭美珍做青岛中纺公司经理范澄川的工作:争取让他留下组织反南迁和护厂工作,保护好厂房设备、资产免遭破坏和损失。中纺公司在当时的青岛是举足轻重的大企业。当时赵仲玉住在华山路13号,范澄川住楼下。赵仲玉和郭美珍白天上课,晚上在家刻蜡板印刷宣传材料,凡是印的宣传品都送给范澄川一份,由赵仲玉投放在大门上的信箱里。在初步了解了范澄川的政治思想倾向后,赵仲玉和郭美珍便对他展开工作,动员他留下来继续为新中国服务,他一听非常高兴,并果断表示愿意合作。最终,她们和范澄川一家一同走过黎明前的那段黑暗,迎接到胜利的曙光。

  所以在“文革”时期,赵仲玉虽受到一些牵连,但因她是开明人士,有很高的社会声望,平安无事。

  赵仲玉对绘画执着、对革命激情,但她自己这一生却是孤独的。王志民、朱成凤在《赵琪女儿赵仲玉:一生孤独华山路13号》中说:“赵仲玉的丈夫瞿昭棋是清末军机大臣瞿鸿机的后代。她嫁给瞿昭棋后,因志向不同,夫妻之间感情不和,也无子女。后来瞿昭棋独自回到北京,再没返青,赵仲玉从此独身生活。赵仲玉虽是官僚之女,但在生活上完全自立拒绝资助。瞿家先后给她寄过三次生活费,也都被她退了回去。赵仲玉说,她决不要从老百姓身上剥削来的钱。”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宫岩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