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中鱼类承载量已超载 放生祈福别再选大明湖了

2016-02-24 10:37   来源: 齐鲁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近日,大明湖、黑虎泉放生的现象频频发生。有的市民为了新年祈福,有的则是因为信仰。放生人的心绝大部分向上向善,但在济南存在着鱼龙混杂的放生组织,有的竟宣称“只要有生命的个体,都可以放生”。放生是善举,但真正的善良是科学放生、保护珍稀物种、维持生态平衡。

  齐鲁晚报记者 唐园园

  大妈组团花千元买鱼,在大明湖集体放生

  22日,有网友爆料,正月十五这天在济南大明湖南岸,不少市民在岸边购买鲤鱼和鲫鱼,将其放生到大明湖。据悉,千余条鱼儿同时被倾倒在湖里,场面十分壮观。从网友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参与放生的市民大多为中年女性,鱼贩将货车直接拉到岸边,市民当场购买接着放生。令人可气可笑的是,放生者将鱼儿放生后不久,便有一些市民拿着长钩、渔网等打捞刚刚被放生的鱼。对此不少网友打趣道,“有人放食鱼的鳄龟,有人放鱼,确定不是商量好的吧?”确实,在大明湖放生现象由来已久,不久前刚有网友爆料有市民将破坏生态的鳄龟放进大明湖,另有媒体曾报道,每月都有超过2万斤的鱼儿在大明湖放生。

  本报20日曾报道过,新年伊始,环城公园内的黑虎泉泉池中便多了上百条锦鲤,在给景区增添了不少情趣的同时,也引发不少市民对泉水水质和生态的担忧。

  23日,记者再次来到黑虎泉泉池看到,过年期间被放生的锦鲤生活得还不错,只是每天从黑虎泉泉池打捞垃圾的工人辛苦了不少,“有了锦鲤后,泉池里的面包屑之类的东西就多了,虽然不脏,但是影响景观,每天都得费不少工夫才能捞上来。”

  环城工人介绍,正月十五这天又有上百条的锦鲤被放生在景区的一虎池中,“前几天只有三四十条,一夜之间池子的一侧都快满了。”记者看到,一虎池泉池内水速流动较慢,池子很浅但里 面却布满了三寸长的锦鲤。

  放生大部分为祈福的目的

  从大明湖被放生的鳄龟,到黑虎泉池中的锦鲤,再到千余只鲤鱼、鲫鱼被放生进大明湖,每年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市内景区的泉池湖泊都感觉“撑死了”。熟悉放生行业的于天(化名)说,锦鲤属于观赏鱼,“放生大部分可能是出于新年祈福的目的。”

  2月21日,参与大明湖放生的李先生说,自己放生主要是因为宗教信仰,一方面是求善的心,一方面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在21日某组织在大明湖的放生视频中记者看到,数十名参与者站在湖边,手里拿着小册子,齐声吟唱。该组织的李先生介绍,这是放生的一套固定程序。与此同时,湖中开过来一条小船,几个参与者帮忙将放在岸边的鱼搬到船上,鱼儿分别被装在有水的蓝色袋子中。船承载着鱼儿向湖中驶去,达到湖心进行放生。整个仪式持续了十几分钟,参与者绝大部分为中年女性。

  据李先生介绍,放生的地点每次都不确定,大明湖、小清河、黄河和南部山区都是他们放生的地方。“现在大部分水库都已经被私人承包,适合放生的地方越来越少。”

  即使找不到合适的放生地点,李先生坦言,每隔一段时间也都会放生一些鱼。

  济南有十余个放生组织,有的近两千人

  与一般个人随缘性的放生不同,济南许多人参与放生是通过加入组织。熟悉济南放生行业的于天(化名)说,粗略计算,济南的放生组织有十一二个。记者通过QQ群查询“济南放生”字眼的群组,人数在200人以上的能有14个群。其中最大的群能有近2000人。

  有组织有群体的放生与个人的放生有何不同?于天说,放生组织各式各样,有的是因为共同的信仰,而有的却已成为某些群体变相敛财的一种工具。“大部分参与放生的人,心都是善的,只是交钱参与放生活动,其他行为并没有决策权。”于天认为,对于不正确的放生行为,80%的责任应该由组织者负责。

  记者在济南近2000人组成的放生群的公告中看到,每次放生活动,该群组都有明确的放生款明细,在该群第93次放生明细中,记者看到有两百多人捐款参与放生活动,有的是通过网银,有的是现场随喜。随的金额也不一,最低的一元,最高千元。该次收集的放生款达到22000元。

  该公告之前剩余的放生款也标记得清清楚楚,最后这次放生,这个组织共用了7750元购置了768斤鲤鱼和200多斤的泥鳅。该群负责人李先生表示,平时群组的放生流程提前在群里告知,有想去的便报名参加,放生的多是鲤鱼、黄鳝、泥鳅之类的鱼类,多是直接从市场采购。

  李先生说,该群组的方式与直接联系商贩到湖边贩卖不同,“如果直接联系鱼贩,其实不是在放生,而是在杀生。有了这种 利益需求,就会促使商贩捕更多的鱼,这也违反了我们放生的初衷。”

  直接联系商贩,前来放生的参与者现买现称,通过这种形式组织活动的群组不在少数。市中区某一鱼类养殖场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这类商贩钱挣得“很黑”,因为“会经常缺斤少两”。

相关阅读

放生祈福 大明湖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