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月起沿海七景区30名蛙人"潜伏" 保游人安全

2016-02-25 13:49   来源: 青岛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随着天气转暖,岛城很快将进入旅游季节。记者从青岛市救生协会了解到,进入3月,为了保障游客和市民们的安全,沿海的一浴、三浴、六浴、石老人浴场、灵山湾浴场和唐岛湾公园、五四广场七个沿海浴场和景点每天都将配备专业蛙人执勤,随时准备营救不慎落水或者溺水的游客和市民。昨日,记者来到位于即墨温泉镇的培训基地,探访了30名蛙人的训练。据了解,这些蛙人都曾经是游泳运动员,并将拥有国际潜水教练证书。□记者 刘卓毅

  遇险情立马穿装备跃海

  “天气正在转暖,来青岛旅游的外地游客和在海边散步的市民会越来越多,意外也可能越来越多。 ”青岛市救生协会会长王超告诉记者,仅在2015年,救生协会下属的世宝特慈善救援队就多次在海上救险:5月份,一艘渔船拖着四艘帆船行驶至金沙滩与唐岛湾之间,螺旋桨不慎被卡在了养殖户设置的网具上,12人被困;6月份,四名在灵山湾海水浴场游玩的东北游客被困在租来的一条皮划艇上;10月,一名60多岁的老太太掉进五四广场附近海域。幸运的是,经过救援队员们的努力,这些遇险者都被救上了岸边。

  遗憾的是,海边还是经常发生溺亡的悲剧,被渔网、礁石卡住脚的遇险泳客也是经常出现。为了保障游客和市民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协助沿海景区和浴场的救援人员及公安民警,青岛市救生协会准备在沿海的热点景区和浴场建立起水面、水下的全方位救援力量。王超告诉记者,救生协会经过分析和论证,选取了一浴、三浴、六浴、石老人浴场、灵山湾浴场和唐岛湾公园、五四广场七个沿海浴场和景点作为试点地区,从3月份开始,每个点安排一名蛙人值班。遇到紧急情况,迅速穿上装备下海救人。

  蛙人水下速度快过小艇

  “浴场有自身的救援力量,为何还需要蛙人去呢?”针对记者的疑问,世宝特慈善救援队潜水员分队队长胡学谦表示,遇到大风大浪天气,蛙人在水面下潜行,能避免海浪的推力,比在海面游过去速度要快,甚至有时快过小船小艇,能节省宝贵的救援时间。胡学谦向记者讲述了2014年9月的一次救援经历:一名外地男游客被青岛前海一线的美景迷倒,他换上泳裤,在五四广场和音乐广场之间海里畅游,没想到海况变得很快,大浪很快将他推到了离岸8米多远的礁石边,他一时无法回到岸边,而脚下的海水也开始上涨。

  “我们接到救援指令后赶往现场,他站在礁石上,身上已经被礁石刮得到处是血。 ”胡学谦回忆道,海上风浪很大,他和一名同伴换上潜水装、跳进了水面下两米多开始潜行,很快靠近了礁石,让这名男子下水,一人扶住他一条胳膊,托着他很快将他带离了浪区,扶上了救生艇。

  队员全是游泳运动员

  记者了解到,这30名受训的蛙人志愿者是救生协会精心挑选出来的:他们以前都是专业的游泳运动员,退役后担任了救生员和游泳教练,年纪普遍在30-40岁之间,处于体力、心智的黄金时期。他们接受完培训“出师”后,将会再去培训其他人,加入在沿海景点值班的蛙人队伍。 “理想情况是,在每个执勤点有20个人,大家根据情况轮流在执勤点检查装备,随时等待救援命令。 ”青岛市救生协会会长王超告诉记者,在这个意义上来看,本次受训的是一支不折不扣的蛙人“教导队”。

  学员马军曾是国家游泳队运动员,专攻1500米自由泳,退役后成为了一名专业的游泳教练。两年前,他加入了世宝特慈善救援队。 “这几天的训练,让我明显感觉到水下和水面救援不大一样。 ”马军告诉记者,首先,水下的能见度不如水面,而蛙人救援时,水下很难获得支援;其次,水下往往礁石和障碍物密布,方法不当,很容易造成二次伤害。 “我们只能多加练习,提前熟悉环境,牢记所有的注意事项,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救援蛙人。 ”马军告诉记者。

  潜水救人上浮不能图快

  昨天上午,记者在即墨温泉镇的世宝特体育技能培训基地内看见,一名培训师正在给30名蛙人志愿者讲课。 “这是我们从国家体育总局请来的潜水教练。 ”王超告诉记者,这次培训由山东省体育局、青岛市体育局主办,由青岛市救生协会和世宝特体育技能培训基地承办,为了保证蛙人们能学到真功夫,七名教练都是“国字头”的。在培训中,队员们要学习水下拖带、启用备用气源、水下打捞等科目。 30名蛙人一旦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最终测试,将会持有国家体育总局、国际专业潜水教练协会(缩写为“PADI”)和青岛市救生协会颁发的三种证书。

  昨天下午,30名蛙人来到了培训用的水池边,统一换上了潜水服。 “我们的潜水服是莱卡面料的,有保温作用,还能防礁石割伤。”一名教练员让首批受训的蛙人背上了可供呼吸30分钟的供气钢瓶,穿上了脚蹼,随后跳进了水中。记者注意到,他们在潜水之前,还做了几个手势。 “如果攥紧拳头向前挥了挥,证明就是遇到了危险;如果用手做了一个模拟刎颈动作,又指了指上面,就是空气不够,需要马上上浮。 ”一名教练员称。

  队长胡学谦告诉记者,水底和水面救援不同,一旦发现脚底或者潜水装具被卡住的遇险者,不能贸然求快——水底有压强,如果快速上浮,会对人的肺部造成伤害。因此每个接受潜水训练的蛙人都要学会,从身后慢慢接近被困者后,带着他上浮时观察吐出的气泡,不能快过它的上浮速度,一旦超过每分钟18米,肺部很难承受。

  民间救援力量三位一体发展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的民间搜救力量正在不断壮大,而且呈现出阶梯状、立体化、多领域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我市政府、部队立体搜救力量的重要补充。在这三位一体的民间救援力量中,规模最大的就是陆地救援队伍,在近年来发生的驴友因登山被困的搜救事件中,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青岛世宝特救援队等民间救援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海上的民间救援力量在近年来也有发展,包括青岛红十字海上救援队和世宝特水上救援队;2015年3月,省内首支民间潜水救援队——青岛水下(海豚)救援队也开始组建,世宝特潜水救援队将和他们一道,守护岛城的平安。

相关阅读

景区 蛙人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