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2月25日讯(记者 魏海洋) 25日下午,青岛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青岛市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到2017年年底,青岛将实现具备条件的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在非工作日向社会公众开放。
记者注意到,《方案》的指导思想要求,在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维修维护并确保学生安全、保障学生活动前提下,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资源对社区的服务功能,推动有条件的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在非工作日向社会公众开放,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试点先行,逐步推广,是青岛市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四个实施原则之一。
除此之外,《方案》中还明确了区(市)政府和各个部门的具体责任,建立各区(市)政府负责,教育、体育、财政、公安、物价、税务等部门协同配合,学校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重中之重,在《方案》中要求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时要注重安全第一,保护设施。
先试点,再推广,注重安全,寻求保障,这是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的重要原则内容。根据青岛市的安排,到2017年底,实现具备条件的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公众开放。《方案》中还规定,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遇有校内大型集体活动或其他特殊情况不能对外开放时,学校应提前向社会告知。
1
难以甄别入校人员身份和目的 李沧区一所小学校长向记者吐露,他们学校曾开放过体育场,但不到半个月就关闭,主要是因为有的市民牵着狗来遛弯,有的随地吐痰,还有吸烟的。
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铨说,在开放背后面临着4大难题和风险。首先,目前,市区学校由于规划和校舍布局原因,大多数学校占地面积狭小,体育场地不足,运动区与教学区交叉较多,向社会开放存在安全隐患。再者,学校的体育设施是按照国家针对学生出台的标准所配备,若成年人使用,可能会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意外伤害。第三,学校难以甄别前来参加运动人员的身份和目的,也无力抽调专门人员承担此项管理职责。“最后,操场还有很多不具备厕所等卫生设施,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他说。
2
学校将办理公众责任险 这些难题怎样破解,在《方案》中有了一些探索和创新。具体开放中,将保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完善学校的场地设施条件摆在了第一位,按照要求,体育场地设施须与教学区相对独立,通过改造可实现与教学区物理隔离;体育场地须安装门禁等电子智能系统;体育设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厕所等公共卫生设施及视频监控设备完备;办理公众责任险。
“这里提到的公众责任险将是解决学校、市民后顾之忧的重要措施。”王铨说,所谓公众责任险是指学校为体育场地、体育 设施统一购买的保险,当场地出现意外事故时可以进行赔偿,同时他说,鼓励引导利用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进行锻炼的社会公众自主办理人身意外伤害险,并组织签订相关协议书,明确各方权利义务。
3
逐步开放,免费、收费相结合 全部开放后是免费还是收费,这是所有市民所关心的问题。《方案》规定,中小学室外田径场、操场、篮球场、足球场、室内体育场馆等体育运动锻炼场所应向社会公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低收费开放的,具体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由市、区(市)价格主管部门按照价格管理有关规定办理。“具体哪所学校收费,什么设施收费还是由区市政府来决定。原则上,操场是面向市民免费开放的,而游泳馆、体育馆等体育设施由于运营维护成本等问题可能是要收费的。”王铨解释说。
王铨提到,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工作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工作模式。教育部门要及时总结试点开放学校的管理经验,逐步完善相关工作制度,扩大开放试点。
■李沧
入校前先免费办理“身份证” 据了解,2015年,崂山区开放23所试点学校,2016年1月1日李沧区所有42所中小学全面开放,即墨市已开放了全部完成操场塑胶化改造的28所学校操场。
落实到每一个学校,到底如何开放?市民怎样享受优惠的政策?25日,李沧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规定,入校锻炼前需要免费办理《“悦动李沧”运动卡》,为了方便市民,他们对申请办卡人员采取分类措施,简化办理流程,分为在籍中小学生家庭运动卡和辖区居民个人运动卡两种办理方式。全区在校学生及其家长可向学校申请,由学校发放《申请表》与《承诺书》,造册登记后发放健身卡;其他社区居民由本人携带有关证件材料等向所辖居委会申请,填写申请表及承诺书,社区建档造册后发放健身卡。不到两个月该区就已经发放了6万多张入校“身份证”。
另外,李沧区设立了区、校两级场地开放专项资金300万元,用于开放后场地维护、设备增设、更新、灯光建设等,及时解决因活动频次等原因造成的学校体育场地维修、体育器材设备维护等问题,保证体育场地和设备安全。
记者 魏海洋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