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3月1日消息 去年,全市政府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重点工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防风险,保持了经济稳中有进、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十二五”规划顺利收官。为鼓励改革创新,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市政府组织开展了全市政府系统创新工作案例评选活动。
评选工作邀请11名专家组成第三方评审组,以创新性、领先性、实效性为标准,对申报材料逐一进行了审阅、讨论、评分。评选出的案例反映了各单位2015年的创新工作成果,在观念、方法、措施、效果等方面均有所创新和突破,具有示范效应,值得推广借鉴。
2016年,市政府将鼓励各区市、各单位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工作,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提升、迈出新步伐,为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做出更大贡献。
■2015年度全市政府系统创新工作案例
一、区、市政府创新工作案例 1.创新推行混合用地模式 提高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水平(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黄岛区政府)
2.扎实开展生存教育 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李沧区政府)
3.创新机制组建科创委 高标准打造青岛“中央创新区”(崂山区政府)
4.推行“三化三进”工程 打造市北区社会治理体系“升级版”(市北区政府)
5.加快智慧城区建设 推动城区治理模式升级(市南区政府)
6.开展新型合作金融试点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平度市政府)
7.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 促进社会救助工作公平与公正(莱西市政府)
8.开展贫困残疾人“个需关爱”行动 打造精准化助残服务模式(即墨市政府)
9.整合资源 加快融合 推动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工作再上新水平(城阳区政府)
10.实施依法阳光和谐征迁 全力助推胶东国际机场建设(胶州市政府、市机场指挥部办公室)
二、功能区管理机构和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构创新工作案例 1.全面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积极探索国家级新区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青岛中德生态园管委)
2.创新人才管理体制机制 激发释放“三创”活力(青岛高新区管委)
3.创新拓展投融资渠道 打造青岛特色轨道交通PPP模式(市地铁指挥部办公室)
4.构建大部制 管理扁平化 加快推进审监分离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青岛开发区管委)
5.建立“三三”量化管理体系 项目推进纳入“大数据”管理(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管委)
三、市政府部门创新工作案例 1.创新体制机制 加快构建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市教育局)
2.青岛市市民五王才艺大赛—创新公共文化活动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市文广新局)
3.坚持民生为本服务先行 打造全国一流交通公共服务平台(市交通运输委)
4.全面开启基金市场化运作模式 助推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市财政局)
5.顺应“大数据”时代 全面构建“互联网+”统计服务新体系(市统计局)
6.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青岛”号帆船航行暨北冰洋(东北航线)创纪录航行活动(市体育局)
7.创新思路模式 大力推进互联网工业发展(市经济信息化委)
8.深入调研提出关于进一步支持平度改革创新突破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市政府研究室)
9.创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新模式 助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市科技局)
10.“互联网+安全节能”智控平台(市地税局)
11.实现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市城乡建设委)
12.全面深化农村产权改革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市农委)
13.率先创建大数据关联分析联动审计模式 提升全市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水平(市审计局)
14.深化行政审批全流程改革 探索实施“互联网+行政审批”(市政务服务管理办)
15.青岛市级部门进入社区工作实行准入制度和清单管理(市民政局)
16.推动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打造面向国际的财富管理中心城市(市金融工作办)
17.建立青岛市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运营新模式(市环保局)
18.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市水利局)
19.大力实施大众创业工程 打造经济发展全新动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0.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 全面推进青岛标准建设的里程碑(市质监局)
21.实施“实名制”监管 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向好(市安全监管局)
22.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地方经贸合作推进机制(市商务局)
■案例内容提要
创新推行混合用地模式
提高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水平
(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黄岛区政府) 西海岸新区积极推行用地规划和土地管理机制改革,在全国率先试行“一地多用”模式,将现行的一宗地只有一种用地性质的“单一用地”管理模式,变为以建筑功能使用需求为主体的“复合用地”管理模式,较好地适应了城市功能提升和发展需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此基础上,新区探索实施变“一次性出让”为“弹性出让”,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促进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相关做法被省委改革办评为改革创新案例并上报中央改革办。
扎实开展生存教育
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李沧区政府) 针对当前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李沧区在全区中小学生中深入开展了生存教育。坚持统筹规划,制定下发了《生存教育实施方案》,按照不同学段,分别制定了具体的生存教育目标、内容和任务清单。坚持突出重点,设立专项资金700万元,将生存教育列入2015年区政府实事。组织全区5、6年级学生开展户外生存拓展训练,3年级学生普及免费游泳课。坚持基层创新,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实施举措,逐步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有机衔接、不同年级循序递进的成体系的生存课程。举办了全区生存教育论坛,将生存教育工作逐步推向深入。
创新机制组建科创委
高标准打造青岛“中央创新区”
(崂山区政府) 为解决科技创新存在的多头管理等机制问题,推进青岛“中央创新区”建设,崂山区整合全区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将高科园管委、区科技局等四个机构整合,在全国率先成立区级科技创新委员会。建立了条块结合、扁平化的工作机制。以建设青岛创客大街等高标准众创空间为依托,优化了“三创”载体布局,实现了运营、管理和服务的创新,促进了科技与金融资本的深度融合,崂山“三创”跃居全市前列,成为全市创新创业的新高地。
推行“三化三进”工程
打造市北区社会治理体系“升级版”
(市北区政府) 市北区结合老城区实际情况,全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构建符合市北实际的社会治理体系。将基层社区作为创新社会治理主阵地,积极推行以“基层治理网格化、治安防控立体化、社区服务便捷化,政务中心进社区、互联平台进社区、矛盾调处进社区”为内容的“三化三进”工程,着力打造市北区社会治理体系“升级版”。目前,“三化三进”工程已在全区全面推广,逐步建立起了基层社会治理的长效机制,初步构建起了多元参与、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的服务新格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快智慧城区建设
推动城区治理模式升级
(市南区政府) 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智慧化手段,以数据共享治理为基础,推动城区治理从资源投入为主向技术投入和管理优化模式转变。制定智慧城区建设规划、扶持政策细则、项目管理办法和评估指标体系,设立专项资金,开展项目稽察,强化全区智慧化建设方向把控,突出实效。建设了区数据中心、数字化城管平台等20余个项目,逐步改造全区党务、政务、民生、城区管理和经济服务等领域业务模式,促进了城区治理扁平化、即时化,降低了城区运行成本、提高了运行效率,为城区治理模式升级探索道路。
开展新型合作金融试点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平度市政府) 平度市以列入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27个首批试点县(市、区)为契机,采取示范带动、审核辅导、强化监管等措施,按照出资承诺、开设账户、评议授信、借款申请、审核审批、签订合同、归集发放、借后管理等“八个流程”规范操作,创新性地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工作。青岛福满地粮蔬专业合作社等4家通过资格认定,参与社员200余人、互助资金总额近600万元,数量居全省试点县(市、区)之首,为嫁接发展信用合作新机制趟出了一条新路子,解决了农民生产经营活动中小额、分散的资金需求,对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
促进社会救助工作公平与公正
(莱西市政府) 为促进社会救助公平公正,莱西市探索开展了社会救助第三方评估工作。民政部和省民政厅领导对有关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荣获青岛市机关特色创新奖。一是大力培育社会组织,承接社会救助评估功能。二是精心建立评审队伍,各镇街均建立80-100人的评审员数据库。三是统一评估标准,制订出台了《莱西市城乡居民家庭收入评估办法》。四是规范评估程序,统一制订了《莱西市城乡居民家庭财产和收入评估规程》,对第三方评估工作进行了规范。
开展贫困残疾人“个需关爱”行动
打造精准化助残服务模式
(即墨市政府) 为实现贫困残疾人精准帮扶,即墨市抓住“为谁服务、服务什么、怎样服务”这一关键,整合多方资源,创新推出“个需关爱”行动,筛选出家庭最困难的2500户残疾人,依托网格化管理全面摸清服务需求,围绕他们最紧迫、最期盼解决的问题,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精准化服务,构筑起覆盖残疾人家庭的“信息网”、促进社会和谐的“安全网”和直通基层百姓的“服务网”,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和国家残联高度肯定,经验在全省推广。
整合资源 加快融合
推动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工作再上新水平
(城阳区政府) 城阳区通过加快卫生计生大融合,推进监督执法资源整合,全面优化区街两级监督执法体系。实施“区、街道、社区”三级网格化监管模式,以“互联网+”理念创新监管手段,进一步夯实基层力量,实现监督资源的优化,监督执法效能的提升。2015年,国家卫计委监督中心到城阳区进行工作调研,新疆、贵州、济南等多地卫生计生监督机构到城阳区学习,在全省首创试行医疗机构二维码监管手段,代表青岛市创建全省首批卫生计生综合监督示范区。
实施依法阳光和谐征迁
全力助推胶东国际机场建设
(胶州市政府、市机场指挥部办公室) 胶东国际机场一期征迁土地2.4万亩,涉及10个村庄1.3万人以及510家市场主体、6143座坟墓。胶州市政府坚持群情合议、以法促公、一线指挥,市机场办融资组合拳及时、足额到位所需资金,“四措并举”保障了征迁任务顺利完成。其中,10个村庄征迁仅用7天便全部完成,累计总征迁面积近400万平方米,征迁规模、效率以及和谐阳光征迁的平稳效果均创造了青岛乃至全省新纪录,经验做法被郭树清省长批示作为典型在全省推广。
全面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积极探索国家级新区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
(青岛中德生态园管委) 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制定绿色生态标准,筹建绿色建设研究院,推动被动房、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等建设,试点排水降噪路面、雨水回收利用等新技术的应用,探索新区生态文明发展的路径,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创新人才管理体制机制
激发释放“三创”活力
(青岛高新区管委) 高新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三创”战略部署,将人才作为“三创”最核心资源,激发人才潜能,释放“三创”活力。一是构建市场化人才领导体制,建立起市场化引才、用才及服务体制,让“创新”蔚然成风。二是打造生态型创业孵化机制,建立专业孵化、金融助推和高端交流机制,让“创业”借力起飞。三是创建体系化人才服务制度,完善创客扶持、培育和服务体系,让“创客”落地生根。
创新拓展投融资渠道
打造青岛特色轨道交通PPP模式
(市地铁指挥部办公室) 为解决长期资金需求,市地铁办创新引入“基金+项目公司”结构,将“城市发展基金”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机制相融合,制订青岛特色轨道交通项目PPP方案,建设期内仅投入10.5%财政资金,即可撬动89.5%项目资金,有效放大财政资金拉动效应。同时,为解决近期资金需求,大胆采用模拟追溯等各种方式,克服了成立年限、信用评级等硬性要求,成功在银行间市场发行10亿元中期票据,利率仅3.84%,创同时期全国同行业同类票据最低利率。
构建大部制 管理扁平化
加快推进审监分离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青岛开发区管委) 开发区实施“大部制”设置,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施审监分离、集中审批,在全省成立首家行政审批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中率先建立“一口受理、一章审批”集中审批运行模式,形成公众、监察、审管“三位一体”共同监督机制和审批、管理、监督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的行政管理模式。通过改革,工作机构整体压缩60%;审批窗口日办件量是过去的3倍多,85%的审批事项在窗口现场直接办结;审批流程、时限缩减26%,效能提速30%,形成运转流畅、机制优化、便民高效、管理有序的新型运行机制。
建立“三三”量化管理体系
项目推进纳入“大数据”管理
(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管委) 一是项目服务三阶段统筹:将项目服务流程划分成前期、中期、投产后3阶段14环节,每阶段明确一个部门负责总体统筹,每环节明确一个责任部门和多个配合部门。二是重点项目“三个一”服务:一项目一机构即专项服务办公室,一项目一方案即推进方案,一项目一清单即问题清单,确保重点项目重点突破。三是项目管理三重保障:制定工作目标量化图,实施绩效考核,建立综合督查系统,通过量化目标、绩效管理和专项督查建立起项目管理大数据。
创新体制机制
加快构建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市教育局) 市教育局按照公益普惠的原则,建立完善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早期教育机构管理等20余项制度,着力扩大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近4年来,累计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69所,提供优质学位17万个,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98%,基本建成以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为全省乃至全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有益经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教育部在全国推广。
青岛市市民五王才艺大赛
——创新公共文化活动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市文广新局) 青岛市民五王才艺大赛以海选全市“歌王、舞王、戏王、琴王、秀王”为载体,通过选手才艺展示、评委精彩点评、媒体挖掘和宣传选手背后的故事,引领全市百姓“唱响中国好歌曲,舞出中华好风采,演绎经典好戏曲,琴颂古今好乐章,展现传统好技艺”,报名参赛人员4万多人,参赛节目4300多个,网民关注598万人次,在全市掀起了“全城全民全参与,展才展艺展绝技”的热潮。该项目荣获省政府“文化创新奖”。
坚持民生为本服务先行
打造全国一流交通公共服务平台
(市交通运输委) 市交通运输委坚持民生为本、服务先行,打造全国一流的交通公共服务平台,在全国第一家提出“交通运输公共服务中心”概念并建立了实体机构、在全国第一批开通“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并在全省十七地市中第一家搭建了“大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在促进综合交通信息互联互通、强化协同管理、提升行政效能和公共信息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实质性作用,已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惠民工程、交通行业对外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
全面开启基金市场化运作模式
助推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
(市财政局) 2015年,市财政局全面开启基金市场化运作,不断健全完善各项制度体系和管理架构,构建起以股权投资引导基金为主体,搬迁发展基金、城市发展基金、PPP发展基金为辅助的基金运作体系。财政投入91亿元,共吸引社会资本跟进500亿元,重点投向匹配全市发展战略(如机场、地铁)、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不高(如老城区企业搬迁)、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如天使投资)的领域,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杠杆作用,借力社会资本的管理优势,积极助推产业升级和城市建设。
顺应“大数据”时代
全面构建“互联网+”统计服务新体系
(市统计局) 顺应“大数据”和“互联网+”发展大势,市统计局大胆探索,锐意创新,依托“数据青岛”、“亿元以上项目监测平台”、“招商引资工作平台”、“掌上市情”等,累计建立30余项统计监测体系,不断推动辅政决策、项目监测、招商跟踪、服务发展、民生改善、行业引领等领域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全面构建“互联网+”统计服务新体系,与经济新常态相适应的现代化服务型统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青岛”号帆船航行暨北冰洋(东北航线)创纪录航行活动
(市体育局) 为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我市组建了以郭川为主的“中国•青岛”号帆船船队,开辟青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暨北冰洋创纪录航行活动,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北冰洋东北航道航行纪录。10月21日,“中国•青岛”号船队从青岛起航,开始海上丝绸之路航行,12月19日,抵达终点站摩纳哥,圆满完成航行活动。期间,积极宣传和推介青岛,促进与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和地区的体育、文化、商贸交流,为青岛融入 “一带一路”战略发挥了积极作用。
创新思路模式
大力推进互联网工业发展
(市经济信息化委) 在全国率先探索互联网工业变革之路,制定出台互联网工业发展行动方案,设立2亿元发展基金,组建领导小组;组织市委海尔理论报告会,成功举办2015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推广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模式;6家企业通过首批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7家企业入围第二批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新培育市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和项目31个;3家企业项目列入首批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数量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深入调研提出
关于进一步支持平度改革创新突破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市政府研究室) 为使平度在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跟上全市步伐,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平度改革创新突破发展的意见》。《意见》共分为6大部分19条,在调研方式方法、政策制定、调研成果运用、起草过程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市政府第87次常务会、市政府第89次常务会对《意见》汇报稿进行了研究,2015年12月上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研究通过了《意见》。《意见》作为市委、市政府2016年3号文件印发实施。
创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新模式
助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
(市科技局) 市科技局积极建立专利管理、银行、保险、担保“四位一体”工作体系;全国首创保险、担保、银行共担风险的专利质押保险贷款新模式;出台贷款贴息、保险费资助、服务费资助、评估费资助“四补”引导政策;半年内,13家企业获得银行审批贷款3960万。相关信息被省办、国办采用;多家重要媒体予以报道;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调研组高度评价,建议全国推广;“青岛模式”在全国性会议上作经验介绍;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作出重要批示。
“互联网+安全节能”智控平台
(市地税局) 智控平台有自定义送停电、节假日自动断电等7个功能模块。通过将照明和动力分开供电,合理分配了用电负荷,并在无人值守情况下自动停止供电,更加安全;实现对用电量实时监测,形成分析比对报表,更加节能。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通过手机或电脑联网,管理人员无论人在何处,均可随时监控到每个房间用电情况。项目既填补了全国税务系统“互联网+行政管理”空白,又为旧办公楼安全节能管理提出了全新管控视角和便捷措施,被总局确定为“互联网+”第一批试点项目。李群书记、张新起市长及国家税务总局、省地税局主要领导均给予肯定。
实现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
(市城乡建设委) 一是建立完善区(市)统一管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和区市统筹、镇街监管、村级收集、市场化服务的“3+X”城乡环卫一体化运作模式。二是建立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基础设施。按照每5万人建设1处中转站,每10户配备1只生活垃圾收集桶,每1.2万—1.5万人配备1辆装载能力5吨以上的垃圾收运车的标准,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设施建设。三是建立专业化农村保洁队伍。按照每百户1人的标准配备保洁人员,不足100户的村(社区)至少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推进专业化农村保洁员队伍建设。
全面深化农村产权改革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市农委) 利用“确权确地”到户、“确权确股不确地”、“确权确利不确地”三种土地确权形式,全市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权证发放率达100%。率先在全国提出了按成员所占份额进行折股量化以及将改革范围扩大到所有村庄、改革领域扩大到全部资产的做法。率先在全国试点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构建了市、区(市)、镇(街)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率先在全国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给予了肯定性批示。
率先创建大数据关联分析联动审计模式
提升全市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水平
(市审计局) 当前,新信息技术发展使“智慧审计”成为趋势。基于大数据关联分析的预算执行联动审计模式由市审计局在全国率先创新实施,通过在本行业首次引入Hadoop技术(一种对大数据分布式处理的软件技术,音:海杜普)实现非结构化数据的采集处理、整合数据资源打造大数据中心、创建新模式实现数据高效分析,破解了行业内普遍面临的大数据采集、管理和有效运用难题,在深层次、隐蔽性问题挖掘方面成效显著,有关经验做法、科研课题在全国、全省推广应用。
深化行政审批全流程改革
探索实施“互联网+行政审批”
(市政务服务管理办)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部署,探索实施“互联网+行政审批”新模式,通过实施批文证照信息共享制度、证照快递送达制度等制度创新,建立全市统一的网上审批服务大厅,实现审批事项集中管理、审批服务集中提供、审批证照集中共享、审批信息集中公开、审批事项全程网办,进一步规范部门审批行为,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提高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水平。
青岛市级部门进入社区工作实行准入制度和清单管理
(市民政局) 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单元,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金字塔”的塔基。社区“工作任务多、机构牌子多、填写台账多和考核评比多”是社区治理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创新性出台《青岛市市级部门进入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实施细则》《青岛市社区工作清单》,依法约束了政府“伸向社区的手”,依法厘清了政府和社区工作的职责边界,切实减轻了社区工作负担,激发了社区自治的活力。国家民政部以《民政部参阅文件》向全国转发。
推动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打造面向国际的财富管理中心城市
(市金融工作办) 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建设两年来,紧紧把握金融领域深化改革的重要机遇,稳步探索财富管理发展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创新政策陆续实施,机构建设硕果累累,要素市场发展迅速,开放合作打开局面,人才培养成效显现,基础科研稳步推进,协同配套全面推开,品牌推广初见成效,推进机制坚强有力,财富管理中心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财富青岛”成为岛城又一张崭新的名片。
建立青岛市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运营新模式
(市环保局) 近年来,市环保局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运营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开拓性地提出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BO(建设—运营)和TO(转让—运营)相结合的新模式,通过制度完善、公开招标、建设联网、运营考核等措施全面进行改革。目前新模式已在全市全面推行,实现了排污单位、运营单位、环保部门三方共赢。2015年,我市监测数据质量明显提高,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有效率达到100%,位列全省第一。新运营模式在全国地级市中尚属首家,被作为省环保厅典型经验在2015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会议上推广。
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
(市水利局) 2015年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解决62.4万人的集中供水问题,全市规模化供水人口覆盖率达到95%,在全国同等城市和全省各地市处于领先水平。一是组织实施模式创新。连续两年列为市办实事,市政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并与相关区市政府签订了责任状,明确了目标、责任;建立现场观摩考评制度,有力地推进进度、保证了建设质量。二是建立了奖励机制。市级财力安排1.5亿元对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进行奖补,有效调动了区市的积极性。三是创新了规划思路。打破行政区域界线,科学确定集中供水方案。四是创新建设监管,进一步规范供水管护体制机制。
大力实施大众创业工程
打造经济发展全新动力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三创”行动要求,组织实施了大众创业工程。一是完善创业政策,市政府下发《关于实施大众创业工程打造创业之都的意见》,出台23条政策措施力促大众创业。二是健全孵化模式,创建国内首所创业大学,与海尔集团共建创客加速平台,围绕产业发展打造动漫创业基地、家庭服务业广场、金翅鸟电商孵化中心等载体,累计建成89家创业孵化基地。三是强化资金支持,市政府安排10亿元作为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用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
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
全面推进青岛标准建设的里程碑
(市质监局) 全面推进“青岛标准”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落实“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的城市理念,将标准化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以标准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城市治理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事事有依据、处处有标准”的格局,在标准国际化上走在全国前列,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青岛标准”。
实施“实名制”监管
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向好
(市安全监管局) 市安全监管局在全市推行安全生产实名制监管。建立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机制,逐一明确辖区内企业属地管理、行业监管和专业监管(消防、质监等)责任单位,属地政府、行业监管部门和专业监管部门具体监管责任人,监督企业完善内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定人定责。2015年,共有6709家规模以上企业和高危企业完成摸排并完成公示牌制作和公示悬挂。“全面覆盖、职责到位、责任到人”的安全监管体系得到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更加精细化、规范化,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
地方经贸合作推进机制
(市商务局) 在商务部支持下,我局研究制定了《青岛市实施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建立地方经贸合作推进机制工作方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后已正式印发实施,标志着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国家自贸区战略地方经贸合作推进机制。该机制的建立,一是有利于为国家自贸区谈判提供信息数据参考和实施效果评价,主动服务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大局;二是有利于借助自由贸易协定推动地方经贸发展,全面提升我市对外经贸合作水平。2015年底前后,张新起市长、刘明君副市长分别率队走访商务部,商务部领导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表示青岛对国家自贸区战略研究深入、抓的很早,注重用好相关政策来促进地方经贸合作发展,在全国具有示范带动效应。
半岛都市报/半岛网 记者 郝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