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青岛建成粮食质量可追溯体系,实现了全市粮食识别代码全覆盖;全市主要粮油市场交易量34万吨,交易额16亿元……昨日上午,我市召开粮食流通工作会议,晒出2015年粮食发展 “成绩单”。今后市粮食局将推进“粮安工程”规划建设,推进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提升粮食流通能力水平。
粮食识别代码全覆盖
市粮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全面推进“粮安工程”,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首先,推进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改造任务,累计投资5162万元,维修改造仓房348处,仓容47万吨。同时,推进粮食系统信息化管理综合平台建设,智慧粮库建成并投入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建成粮食质量可追溯体系,在56个原粮储存、加工企业中推广了粮食识别代码应用,实现了全市粮食识别代码全覆盖,国家粮食局对我市的粮食质量识别代码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据了解,作为国家确定的首批库存粮食识别代码试点城市,以及全国唯一的全面试点城市,我市早在2014年便编制了库存粮食识别代码试点方案,在全市26个国有粮食企业全面开展试点工作,此后又将库存粮食识别代码在全市所有纳入统计的粮食企业展开。
粮油加工企业进账200亿
据市粮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粮油加工企业实力逐步增强,纳入统计范围的72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全市国有粮食企业经济运行平稳,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0.2亿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02%。粮食市场交易繁荣,去年全市主要粮油市场交易量34万吨,交易额16亿元。粮油品牌培育成效明显,全市共有2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山东省著名商标、4个山东名牌,全国粮油示范企业7家。
市粮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提升粮食流通能力水平,我市将推进“两项规划”。一是推进“粮安工程”规划建设,包括加快粮食信息化建设,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继续推进全市粮食信息化综合平台建设,纳入山东省粮食流通管理云平台,实现各项粮食流通工作的协调办公、信息共享。二是我市将推进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主要任务是在董家口港区建设集粮食仓储、加工、中转、质量检测、电子商务、食品生产开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粮食物流产业园区,推进胶州粮食加工物流园区、莱西粮食贸易园区、营海粮食周转物流园区建设;改建扩建青岛市粮油批发交易市场;新建地方储备粮库仓容20万吨,建成数字化粮库13个,智慧粮(油)库2个等。(记者 锡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