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一普通村民治山六年 卖房还债仍不悔(图)

2016-03-10 09:47   来源: 齐鲁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李金才正在为植被施肥。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李金才是嘉祥县仲山镇李山村的一位普通村民,凭着一股不怕苦、不放弃的精神,运土、运石、兴修水利,他将寸草不生的石头山变成了错落有致的梯田。这个过程中,花掉了所有的积蓄,借钱治山,他也没有放弃。卖掉了房子把家搬上山,儿子儿媳打工的钱用来治理荒山,直到现在他还有十几万元的外债。

  齐鲁晚报记者 庄子帆 实习生 李文杨 通讯员 薛海波 杜杰

  艰难起步,运土一万方上山填出梯田

  9日,记者来到仲山镇李山村的村南头,这里有一座海拔60米左右的山,名字叫猪山。沿十多道梯田拾级而上,绿油油的麦苗长势一点都不比山脚下平原的差,李金才正在地里施肥。山的北面种满了梧桐树,六年前这里可不是如今的这般景象,而是一座寸草不生且无人关心的石头山。

  荒山的改变,来自于李金才一家人的不懈努力。2009年嘉祥县号召绿化荒山,李金才没有半点犹豫就将村头的荒山承包下来,当时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让这座记忆中的荒山改个模样,增加点绿色,造福子孙后代。

  “一开始把治理荒山想得太简单了,觉得把土运上山就能种庄稼、种树了。”李金才说,雇人、雇车,全家总动员往山上运了一万多方土,光购买土就花了两万多块钱。为了省钱,李金才将村子里拆房子的砖头和建屋剩下的下脚料低价收回来后运到山上。

  由于山上全是裸露的石头,一些位置需要填土超过1米,最低的也得30多厘米。李金才一家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梯田的雏形才慢慢形成。原本60亩的荒山,经过填土后,有50多亩地都可以用来种农作物和树,基本上看不到裸露的石头。

  借钱治山,儿子打工挣的钱被拿来还债

  李金才从事货物运输多年,每年有5万多元的收入,在村里处于中上水平,包山时,他手里有20万元左右的积蓄,但开始治理时,才发现这就像一个无底洞。开弓没有回头箭,除了政府给的补贴,李金才开始找亲戚朋友们借钱,儿子儿媳将打工的钱不断地往家里寄。“年前,儿子寄过来4万块钱,全让我还债了。为了省路费他们有两年的时间没回家了。”

  到了2012年,李金才有些伤心,甚至开始后悔自己包荒山,想过要放弃。“那时包山已经三年了,但是没有一点成效,亲朋好友看到后担心借给我的钱打水漂,就上门来要。人活到50多岁,从来没有被人讨过债,心里很不是滋味。”也就在那时候,李金才做了一个决定,将村里的房子卖了还钱,把家搬到山上来。房子只卖了5万块钱,全被拿来还债了。但是现在还欠着外债十多万。

  好在有全家人的支持,李金才没有放弃,妻子王巧云虽然嘴上有些抱怨,不过跟着李金才干起活来可一点都不含糊。现在,女儿出嫁了,虽然不宽裕,但是还经常补贴家用。“包荒山唯一让我后悔的就是老人和孩子跟着我一起受罪,岳母、孙子孙女跟着我们上了山。”

  不会放弃,今年还将种1000棵梧桐树

  在不同的季节,李金才在梯田里种棉花、小麦等农作物,还在山脚下养鸡喂羊,加上山下承包的20多亩地,这些农作物、牲畜换来的钱全都投资到治理荒山中来,但这些远不足以支撑治山的费用。去年他投了一万多块栽种了3000多棵梧桐树,如今最粗的梧桐树直径已经有七八厘米了。

  植树的季节又到了,李金才计划再种1000棵梧桐树。“现在树还没有长大,梯田可以充分利用。我想建一种标准化的梯田,一个梯田宽度在4-5米,有利于机械化操作,提高效率和产量。”李金才说,等树长大后,树枝遮住梯田,就不种庄稼了。在李金才的脑海里描绘着一幅猪山未来的美丽画卷。“密密麻麻的梧桐树将整座山覆盖,到那时我就不种粮食了,在山脚下喂猪养羊,看着树一点点变粗,叶子一点点变密。”李金才说,到时猪山就是一景了。

  离这个目标,李金才不知道还有多远,更不知道还需要投多少钱,面对村里人的议论,他不去理会。他与这座山已经融为一体。“背着债,收入少,晚上常常失眠睡不着觉,但我不会垮,我还要打起精神来把荒山治好,不管再苦再难也要坚持,这是我一辈子要做的事。”

相关阅读

嘉祥 治山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