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市政及综合防灾等基础设施是支撑城市高效运行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坚持以人为本、优先保障的原则,吸纳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布局城市基础设施。通过强化城市对外交通联系、优化中心城区交通网络体系、健全城市综合防灾设施,切实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城市空间拓展、经济产业发展、居住生活品质提升及生态环境改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交通>>>全面落实公交优先 城市交通发展目标上,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和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构筑陆海空一体、地上地下有机结合的综合交通体系,提供高效、便捷、舒适、安全、环保的交通服务,实现与省内主要城市间2小时、市域内1小时的通达目标。中心城区公交出行占机动化出行的比例达到46%以上。
发展策略上,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实现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坚持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积极倡导“绿色”交通、加快交通信息化和交通指挥中心建设、科学合理利用地下空间。
构建陆海空一体的对外综合交通网络。建设由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和普通干线铁路构成的多层次、互联互通的铁路网络,规划期内以铁路青岛站、铁路青岛北站为铁路主客站,建设铁路红岛站和铁路胶南站,改扩建铁路胶州北站;建设济青高铁、潍莱城际、青连铁路、青岛至海阳城际铁路青岛段、红岛至胶南城际铁路、董家口港疏港铁路、晋中南部铁路连接线工程。延续港群的布局模式,推动港铁联运,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青岛新机场,定位为区域性国际枢纽机场,机场飞行等级为4F级。
轨道交通方面,规划期内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和东延段、3号线、4号线一期、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和北延段、8号线和9号线一期,全长约268公里。常规公交方面,新建约150公里公交专用道,开展设置快速公交(BRT)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市政>>>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 积极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快建设海水淡化、再生水回用、智能电网、三网融合、市政综合管廊等系统,推广使用天然气、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等清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整体建设水平。
加大水资源保护,建设“海绵城市”。以建设“海绵型”、节水型城市为目标,统筹考虑采取水资源保护、节水、雨洪利用、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分质供水、跨流域调水等综合措施,实现规划期末及更长时期内水资源供需平衡,确保城市供水安全。
加强水资源保护,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以棘洪滩水库、产芝水库、大沽河水源地等水源输配工程为纽带,建设“南北贯通、蓄引结合、库河相连、主客联调、海淡互补”的城市水源配置工程体系。
加快能源设施建设,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优化能源结构,加强能源梯级利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加快中石化董家口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建设,完善天然气输配系统,建设应急储备气源。规划新建、挖潜改造热电厂数处,加强工业余热回收利用,增加居民集中供热能力。推动以天然气、海水源、污水源、生物质能为主的清洁能源热源建设。
防灾>>>市域抗震烈度为7级 实施好组团式的用地功能布局,控制城镇开敞和生态间隔空间,建设以城市交通、市政管廊为骨干的生命线工程;按照“中心城市-外围组团-重点镇-一般镇”的城镇等级结构,各自根据国家规范标准,做好综合防灾减灾规划,落实好防灾减灾各项设施建设,确保城市安全。
抗震方面,青岛市域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重大建设项目、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项目、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项目,须开展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防洪排涝与防风暴潮方面,中心城区、胶南组团、胶州组团、即墨组团、新河组团按照100年一遇标准设防;平度组团、莱西组团、董家口港城组团、鳌山湾组团、空港组团、王台组团、姜山组团按照50年一遇标准设防;其它镇按20年一遇标准设防。中心城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外围组团能有效应对不低于20年一遇的暴雨。全域沿海一线应分别编制防风暴潮工程规划,综合确定不同区段的防风暴潮设防标准。对风暴潮易发地段进行重点防护,在沿海低山丘陵区建设防护林带。
■专家评语 突出海港、空港对青岛建设国际城市的支撑作用。在加快建设董家口港区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形成了前湾港区、董家口港区、大港区等格局特色的综合性港区,强化了客货分离的集疏港体系规划建设;青岛新机场的规划建设彻底解决青岛民航机场容量不足的问题,助推青岛全面融入国际航空网络,加快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步伐。
依托铁路、轨道交通快线,强化青岛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济青高铁、青连铁路、青荣城际铁路、潍莱城际铁路、市域轨道交通快线(11、12、13号线)的规划建设,青岛将成为全国铁路枢纽城市,并形成以青岛为核心,辐射山东半岛主要城市,连接中心城区和主要外围组团的铁路交通网络。
构筑内外交通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整合机场、铁路、港口、公路等主要对外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公共交通及高等级道路交通,在全域主要城区和组团规划了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在城市核心区域外围规划了货运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提升城市交通一体化发展格局。
建立健全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交通与土地使用协调发展的体系框架。规划确定持续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逐步建立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出租车、旅游公交、海上公交、公共自行车为一体的公共交通体系。通过规划组团式、多中心、职住平衡的城市发展格局,引导城市交通形成路网均匀负荷、出行就近指向等基本形态,为从源头上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提供规划保障。
突出水资源、能源、环境等重要资源和重大基础设施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通过加强水资源联合调度、统筹配置,开辟替代水源、新水源,建设水源配置工程体系,确保满足需水要求。加强能源梯级利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煤炭和石油消费比重,推动能源结构向以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转变,对改善和提升城市环境质量、防止污染具有重大意义。记者 王爱科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