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消保委联合42家消费维权单位共同发布《“打击网络欺诈 确保消费安全”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从去年10月“打击网络欺诈 确保消费安全”活动启动以来,截至今年2月29日,共收到网络欺诈、电信诈骗举报85173条,其中39039个不法网址、诈骗电话被列入安全联盟黑名单,并同步被腾讯、搜狗、金山等国内数十家主流互联网应用平台进行全网拦截和预警。《报告》分析,网络欺诈正呈现诈骗手法多样化、诈骗对象精准化、连环诈骗普遍化、被骗对象年轻化的“四化”特点。
分析
1
通过移动端诈骗增长迅速 《报告》显示,网络诈骗的类型与消费热点呈现同步态势。去年11月和12月,随着各电商针对“双十一”、“双十二”和圣诞节等促销活动的开展,以电商之名的诈骗活动也随之增多,其中以电商退款诈骗居多。今年1月和2月,元旦、春节假期,全国各地返乡、旅游热潮出现,各种退票改签诈骗增多。春节期间,阿里、腾讯等各大厂商发动红包大战,进而形成“全民发红包、抢红包”的态势,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虚假红包诈骗急剧增多。
在这些举报的欺诈信息中,48549条是通过PC端传播,占总量的57%,36624条通过移动端传播,占总量的43%,其中移动端传播数量增长迅速。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诈骗具有较为明显的时间分布差异。从每周举报数据来看,周一、周五的举报数量约占一周举报总量的35%,高于一周中其他时间;而周六、周日举报数量则是一周内最少的时间。
分析
2
中奖欺诈举报数量最多 通过对85173条举报的欺诈类型分类统计发现,在所有的举报中,中奖欺诈举报数量最多,占比17.92%;其次是积分兑换占12.72%;退款欺诈占比12.14%;虚假兼职占比10.4%。
A:骗子把中奖金额提高了50%
中奖欺诈是此次活动中接到举报最多的类型。随着综艺节目的火爆推出,诈骗分子往往打着这些综艺节目的名义,通过手机短信、QQ、微信等手段向用户发送中奖诈骗信息,如“恭喜您的手机号码已被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栏目组抽选为幸运观众,点击网站登录可领取苹果电脑一台”。点击进入的网站实际是诈骗分子制作好的钓鱼网站。《报告》显示,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升,诈骗分子设计的中奖金额也水涨船高,相比去年10万左右的中奖金额,今年骗子已经把中奖金额提高了50%。
B:积分兑换诈骗 银行常被冒牌
诈骗分子利用伪基站,冒充银行、运营商等官方客服电话向用户发送诈骗短信,用户一旦进入其提供的钓鱼网站,按照流程输入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后就会上当。根据举报数据分析显示,积分兑换诈骗的犯罪分子最喜欢的冒用的对象就是银行,特别是一些服务网点多的大牌银行更是倍受青睐,究其原因,一是这些银行知名度高,深受消费者信赖;二是为了方便受骗者汇款。相比中奖欺诈里“土豪级”的中奖金额,诈骗分子对积分可兑换金额的设计普遍偏小额化,48.5%集中在400元至600元。
C:网购成了退款欺诈“重灾区”
退款欺诈是2015年最流行的网络诈骗之一。其主要形式是骗子冒充电商客服,通过电话或短信的方式与刚完成网购的消费者进行联系,谎称其购买的商品出现交易异常,并在其“指导”下交易异常处理,一步一步诱骗用户进入钓鱼网站,最终骗取用户钱财。
D:诱骗“游戏党”充值时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知名游戏官方网站如完美世界、腾讯游戏等,利用游戏论坛、微信等社交平台,针对“游戏党”发布充值、装备等信息。例如,会打着 “节假日大回馈,1000元买1000万充值币”之类的广告语。玩家进入到其预设好的钓鱼网站充值后,骗子又会以“开通渠道”、“支付解冻金”为名让玩家继续汇款打钱,最终落入连环诈骗的圈套。
E:用高额红包当诱饵设圈套
免费红包已成为一种较为热门的诈骗类型。骗子一般会利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来散播免费领取100元—300元不等的现金红包。诈骗手段往往会先利用高额红包当诱饵吸引消费者上钩。之后,通过一关又一关的设置,让消费者逐渐落入其设下的圈套。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将会被要求在领取红包之前先关注微信号或填写个人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个人重要信息。
F:1元低价抢购骗取高额运费
低价抢购常常流行于QQ群、微信群、微信朋友圈之中。朋友圈中常会出现一个陌生的链接,通常会伪装成淘宝、小米等官方网站,同时打出“1元”抢购字样,让消费者转发、点赞、疯抢。但是消费者最终并不能如愿以1元价格买到心仪的商品,或者得到的商品要支付高额的运费。
分析
3
短信仍是诈骗主渠道 从举报数据来源来看,短信作为传统的诈骗信息传播途径已经与网络诈骗相结合,占总举报量的24.76%。社交软件则作为一种新兴诈骗信息传播途径,在诈骗信息传播过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占总举报量12.59%,成为虚假兼职、免费红包等类型诈骗的主要传播途径。电商网站则成为退款诈骗、网游交易等诈骗的主渠道,占总举报量14.95%。
A:电话、短信仍占比较大
电话、短信仍在诈骗案件占比较大。相对于传统的电信诈骗,银行、知名企业、热门节目和消费热点成为电信诈骗分子最喜欢伪装的对象。诈骗分子常常利用改号软件,伪装成银行、企业官方号码对消费者实施精准诈骗。
B:社交软件正成主传播途径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改变,社交软件正逐渐取代传统通讯成为最主流的信息传播途径。不法分子通过注册虚假账号、盗取用户信息等手段,利用社交软件传播欺诈信息。从社交软件用户分布数量来看,QQ占比31.6%,接近33%。
C:58同城、赶集网占比最高
分类信息网站主要包括二手物品交易、房屋租售、兼职、求职、交友等。由于准入门槛低,且网站审核机制不严格,导致大量虚假信息流入,成为欺诈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从其分布比例看,58同城和赶集网占据绝对比例,达75.73%。
分析
4
网络欺诈受害者90后占四成 男性和女性在不同的网络诈骗中被骗几率有明显不同。在赌博博彩、视频交友中,被骗的90%是男性,特别是视频交友中,男性占比更是高达98.6%。相比之下,女性被骗比例最高的类型为网络购物、虚假兼职和退款欺诈,这几类诈骗,女性受害者占比超过60%。
从被骗网民的年龄来看,90后的网络受害者占所有受害者总数的41.6%。其次是80后,占比39.1%,虽然人数比90后少,但因诈骗遭受的损失较90后高出很多,由于80后普遍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受骗金额普遍偏高。从具体年龄来看,25岁-35岁人群是网络受害者最集中的年龄段,占网络诈骗受害者的80.7%。
从用户举报地域分布来看,四川、河南、山东、湖北这4个省的被骗用户最多,占用户举报总量的55.6%。这些地区人口数量大,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但很多人对网络安全缺乏一定的辨识度和判断力。
本版撰稿 记者 樊蓉 通讯员 林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