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一早,李沧实验小学里,志愿者引导市民如厕。
2月25日,青岛市正式发文,要求到2017年年底,实现具备条件的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在非工作日向社会公众开放。随着天气回暖,走出家门锻炼的人也愈来愈多。学校是否能够承担渐渐多起来的入校市民量?在破解卫生、安全、管理上有何高招?3月27日,记者就此进行了探访。学校表示,应对日益增多的入校市民,在良好的制度和管理之下,更为重要的是市民应提高自觉维护校园安全、环境的意识。
如何管理是挑战 李沧区在前期9所中小学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试点半年的基础上,自今年1月1日起,在全市率先实施学生非在校期间全区域学校免费开放室外运动场地。3月27日早7时,记者来到李沧区实验小学操场,已有不少周边居民前来跑步、打球。
高文说,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都非常好,这样的社会资源应该充分利用,面向居民开放是有必要的。记者了解到,来学校锻炼身体需要先办卡,李沧区有家庭卡和个人卡,个人卡需到社区免费办理,办理《“悦动李沧”运动卡》为的是甄别入校人员身份,对申请办卡人员进行分类。
记者调查发现,有的区市学校还未开放体育场馆。那么,摆在开放路上的难题是什么?“主要面临这几个难题,一是安全问题,大量人流进入会不会破坏设施,来校的人员会不会对学生造成伤害。二是管理问题,学校的主要功能是育人,又增加了开放体育设施的功能,学校管理人员不多,怎样管理是难题。”市区的一位教体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卫生问题也是一个,几年前有学校开放了体育场,有周边居民拿着啤酒、瓜子就进来了,把体育场当成了春游地。
“在办卡的时候,有市民提议将学校的一些专业体育设施也开放,我们认为应该采取稳妥推进的方式,逐步推广。”李沧区教体局副局长孙文洁说。学校里的游泳馆、网球场、室内篮球场等能不能开放?市教育局表示,中小学室外田径场、操场、篮球场、足球场、室内体育场馆等体育运动锻炼场所应向社会公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一些例如游泳馆、体育馆等体育设施由于运营维护成本等问题可以收费。
李沧区将开放时间从非工作日扩大到了全周开放。根据居民活动需求和学校教学安排,将场地开放时间规定为四个时段,孙文洁说,开放时间段扩大的同时也迎来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更大挑战。
社区人员进校当志愿者 3月27日,在李沧区实验小学里,来自大崂路社区的几位志愿者正在学校操场上“巡逻”,指引入校的市民如厕、安全锻炼等。为了加强管理,李沧区成立由社区居民代表、社会体育活动指导员、学校物业、带班教师、学校领导组成的管理队伍,进行日常管理和服务。另外,该区通过热线电话、官方微信等全天候解答居民入校锻炼相关问题,并对各学校提供全程服务予以指导和监管。
李沧区设立区、校两级场地开放专项资金300万元。为42所中小学室外运动场地全部配备210个摄像头、陆续安装200盏落地照明灯等监控设备。每年投入10余万元为所有学校购买《场所责任保险》,防止日常活动居民因场地因素导致意外伤害。专项经费的投入,确保了开放后场地维护、设备增设、更新、灯光建设等。
“在制度、资金、保险等保障外,让校园体育场地设施更好地开放,更长久地开放,更为重要的是树立市民自觉维护学校环境整洁、自觉维护学校安全的意识。”李沧区实验小学校长杨剑英说。文/图记者 魏海洋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