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将在三年内全面建立"救急难"工作机制

2016-04-10 12:30   来源: 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记者日前从省民政厅获悉,我省将扩大“救急难”综合试点范围,确保到2018年底前,“救急难”工作在全省面上全面展开,各县(市、区)全面建立起“救急难”工作机制。“救急难”试点单位对特殊困难群众或急难事项,要开辟救助“绿色通道”,遇紧急情况24小时内先行救助,并于5个工作日内补齐相关手续,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救助。

  “救急难”主要是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仍有困难的家庭给予应急性、过渡性救助。

  针对临时救助牵涉部门广、审批时间长等问题,我省出台文件要求各县(市、区)要设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窗口,明确社会救助实施主体,落实各救助管理部门责任,防止出现职责不清、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问题。

  我省自2015年部署开展“救急难”综合试点工作。目前,高青县等7个县(市、区)被民政部、财政部确定为首批全国“救急难”综合试点单位,济南市历下区等29个县(市、区)被省民政厅、财政厅确定为全省“救急难”综合试点单位。

  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副处长姚子照告诉记者,“救急难”是临时救助的一种,但临时救助多指向小规模救助,而“救急难”则指向突发性比较强、花费数额比较大、需要综合施救的情况,比如突发性大病或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单靠医疗救助或临时救助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还需要慈善、社会力量等多方参与。原来的救助体系主要是以“收入”作为重要衡量标准,有些家庭突然遭遇“天灾人祸”,一下子陷入困境,救助体系没有涵盖,因此需要建立“救急难”工作机制,避免这些家庭陷入生存困境,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事件发生。

  为更好开展临时救助和“救急难”工作,我省畅通求助渠道,不仅开通了“12349”社会救助热线,实现窗口受理与热线受理相结合,还在依托城乡社区党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等,及时了解、发现、报告辖区群众急难情况,主动帮助其提出救助申请,做到早发现、早救助、早干预。

  我省民政部门还将加强与各级慈善总会的协调配合,通过慈善总会建立的慈善“救急难”信息平台,使救助对象的需求和政府的救助资源、慈善组织的救助项目,社会各界的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等对接,防止“重复救助”和“遗漏救助”发生。

相关阅读

山东 工作机制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