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平度兰底镇同样的小麦品种采用传统浇灌方式的小麦,出现明显的干旱症状。
4月12日,平度蓼兰镇滴灌节水灌溉核心实验区的小麦长势情况。
青岛是典型的半湿润易旱区,而今年又是连续第四个年出现春旱,面对地里“喊渴”的农作物,青岛的农业专家、农技人员早已冲到了节水抗旱的第一线。青岛农业大学培育的耐旱小麦“青农6号”、“青农7号”被誉为“耐旱王”。良种还需良方配,农技部门多年来坚持不懈的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昔日只有蔬菜瓜果享受的“贵族”灌溉也已经出现在大田作物中。眼下的好消息是,农技部门刚刚与气象部门会商,预计本周末将有一场有效降雨,届时农技部门将“借雨追肥”,为今年夏粮打好基础。
■良种
扎根大田10年育出“抗旱王” “现在是小麦生长关键时期了,水要跟不上会直接影响粮食产量。”12日吃过午饭,59岁的林琪教授回到办公室,打开一篇抗旱的论文研究起来。作为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院长以及国内抗旱作物育种专家,每当青岛出现旱情,林琪教授都会格外关注。林琪教授表示,除了人们吃水用水外,对淡水资源最为以来的就是农业生产。
据介绍,全球耕地面积中,有灌溉条件的耕地仅占15.8%,其余都是靠自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我国的旱作农业地区范围很大,约占国土陆地面积的56%,全国的耕地面积约19 亿亩,60%以上为旱地,仅7.2 亿亩为灌溉地,山东省有40%耕地为旱地,因此,旱作农业的丰歉,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未来粮食安全有密切的关系。
林琪教授表示,旱作农业是一门系统的农业科学,是指在没有补充水源以及灌溉条件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天然降雨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林琪教授介绍,整个山东省共有5000万亩小麦田,其中约40%的旱地不具有水浇条件。全省水浇地小麦平均亩产400~500公斤,旱地小麦平均亩产200~300公斤,只有水浇地的一半,这严重影响了小麦总产量的提高。
作为育种专家,林琪在从事科研工作不久后就选择了一个“难题”作为自己的专攻方向,那就是培育旱地小麦新品种,重点解决干旱少雨、无法实现水浇地区的小麦品种。经过10年的实验室与大田实验,林琪教授最终成功育成了高抗旱小麦新品种 “青麦6号”、“青麦7号”。“青麦6号”在2009年就被列为山东省小麦主推品种和直补品种。其独特品质使其在全年不灌溉、只“靠天吃饭”的状态下,也能获得大丰收。
2013年,青麦6号 和其他小麦品种同时入选我国重大农业科技工程“渤海粮仓计划”,在第一年就创造奇迹,创下了实打平均亩产449.01公斤的优异成绩,被称为“神奇的种子”。现在,“青麦6号”被列为科 技部“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山东示范区首推品种,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开辟了新路。目前,林琪教授的抗旱良种已经在胶州、平度、莱西、即墨等粮食种植区的旱地广泛种植,效果甚佳。
■良方
作物抗旱他有三大法宝 林琪教授说,良种还需良方配。其实在培育出抗旱品种前,林琪的科研团队在旱地节水高产技术方面已取得重大成绩。针对目前青岛的旱情,林琪教授表示想要提高旱地作物产量,种植户可以做好这三项工作。
首先是改善施肥技术,培肥地力。林琪介绍,旱地一般土壤养分少,土壤结构不良,旱地缺水常与土壤瘠薄相伴随,增施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以肥调水”、增强小麦对水分的利用能力,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因此在施肥上 不仅要满足当季增产需要,还要施足肥料培肥地力。有机肥与无机肥要配合施用,接采用集中底施为主的施肥方式,施肥深度一般控制在30厘米左右避免因缺少灌溉而影响追肥效果。
其次在耕作技术上应采用少耕、深耕、深松的耕作措施蓄水保墒,同时在生育期间适时划锄镇压、覆盖,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但应注意旱地小麦播种 前土壤耕作,不宜盲目深耕。一般二年三作时,就在冬闲时深耕,小麦播种前浅耕。一年二作时,土壤墒情较好又多年没深耕的地有明显的犁底层,应进行深耕;播期干旱,耕层有失墒危险 时宜浅耕。
滴灌节水技术示意图(青岛农业大学提供)
最后一招就是秸秆还田保墒。通过秸秆还田建立土壤水库,增加土壤库容,蓄夏、秋自然降水为春所用,是解决小麦干旱的重要措施。秸秆还田除了秸秆直接还田外,还可以秸秆过腹还田,堆沤还田。在农牧区,作物秸秆通过畜群过腹还田不仅使秸秆能转化为动物产品,还可加速还田有机质的养分释放,避免由于直接还田 带来的碎解、腐解困难及土壤架空、土壤失水等问题。作物秸秆堆沤还田,既可加速养分释放与有机质腐殖化,又可经高温杀死虫卵,特别是在旱作农区堆积沤制有机肥是秸秆还田的较好形 式。
■问题
旱地耕地种植水浇地品种 林琪教授告诉记者,耕地主要分旱地和水浇地两种类型,所谓旱地是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而水浇地则是指有水 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
青岛旱地在平度、莱西、即墨、胶州和青西新区等都有分布,与水浇地相比,旱地品种更多要考虑抗旱性,在一般年份,旱地粮食产量要比水浇地粮食产量低,但是在干旱年份,具有更 强抗旱基因的旱地品种要更能适应环境。
尽管包括“青农6号”、“青农7号”、“烟农23号”等抗旱品种都取得了优异的大田成绩,但林琪教授坦言,很多种植户的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抗旱品种的推广。最显著的问题 是,很多种植户不区分旱地和水浇地,都种植水浇地类型的品种。“水浇地的品种在水浇地上产量确实高,但把它照搬到旱地上种植,产量就跟水浇地上没法比了,而且由于不具备优良的耐 旱性能,这些品种往往问题,产量其实比种植旱地类型品种要低。”
林琪教授告诉记者,他的科研团队在胶州、平度、莱西等地推广抗旱良种时就遇到很多这样的情况,种植户只关心品种的最高产量,不考虑是在旱地还是在水浇地种出来的,从而让一些优秀的抗旱品种得不到有效推广。
不过最近两年,林琪教授欣喜的发现,随着种植户农技知识的提高,再加上干旱天气对抗旱品种的需求增大,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已经意识到区分旱地、水浇地因地制宜的选择良种才能提 高土地利用率。
■节水
节水灌溉已扩展到大田作物 12日下午,记者联系上青岛市农技推广站副站长李松坚时,他正在平度蓼兰的大田考察旱情。谈及今春的旱情, 李松坚表示,一直以来青岛就属于缺水城市,今年也已经是连续第四年出现春旱,旱情对农作物影响较大。“尤其对小麦影响更大。”李松坚介绍,4月中旬小麦现在正处于拔节期,这是小麦生长的关键生理期,该时期对水肥要求都比较高,一旦跟不上就会影响成 穗,进而影响小麦产量及品质。因此这段时间他和农技人员基本是每天都泡在大田里,实时关注小麦拔节情况。李松坚说,这个时期建议种植户合理的蓄水蓄肥,提倡用一些增稠剂、抗旱剂 ,想方设法浇上这关键水施上关键肥。
对于青岛农业如何应对旱情的问题,李松坚语气平静,他说咱们的农技人员早已做好了抗旱准备。
李松坚介绍,青岛属于典型的半湿润易旱区,即完全或者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作物生产的一种旱地农业。一般年份,青岛的旱地与水浇地为四六开,即旱地占40%,水浇地占60%,但受今年旱情影响,以往有水源可以实施灌溉的水浇地也陆续因水源枯竭变成“靠天吃饭”的旱地,今春青岛的旱地与水浇地基本达到1:1的比例。
为了应对常年缺水环境,青岛农技人员一直在大力推广抗旱技术。比如倡导种植户增施有机肥,扩大土壤蓄水蓄肥能力;节水设备上,农技人员积极推广滴灌技术和微喷技术。李松坚介绍,滴灌技术是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过滤后经管网和出水管道(滴灌带)或滴头以水滴的形式缓慢而均匀地滴入植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与传统的粗放型浇灌技术相比,滴灌技 术能有效节水50%,同时节约肥料30%,更重要的是能显著增产并提高农产品品质。
不过由于滴灌技术比普通灌溉在设备成本上要高不少,目前主要是在瓜果蔬菜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上使用。李松坚介绍,目前青岛蔬菜种植户已有70%的采用滴灌技术,效果显著。
为了进一步扩大滴灌技术的使用范围,从5年前起,青岛农技站已经在平度蓼兰镇、莱西姜山镇、胶州洋河镇建立了3个核心示范区,探索大田作物,尤其是大宗粮食作物的配套节水灌溉技术。“今天我们刚刚在平度对比了采用滴灌和采用传统浇灌模式的小麦生长情况,结果非常可喜,滴灌的麦田长势喜人,无论苗长还是密度都远远好于普通麦田。”
林琪教授在胶州大田指导小麦种植户。
■困难
传统思路让新技术推广遇阻力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两句农谚精辟地阐述了水和肥在种植业中的重性及其相互关系。除了培育抗旱良种外,林琪教授的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旱地农作物高产栽 培技术,其中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更是他们科研团队的秘密武器。“根据作物的生长规律,结合大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的理化条件,将滴灌与施肥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节水节肥、增产增收 的目的。”
然而这样一种科学高效的农业技术,在推广中也遇到很多难题,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种植户的成本观念。“粮食怎么种,种什么,农户早已烂熟于胸,他们考虑的是怎么以最小的投入获 得最大的收获,但是新技术往往成本较高,所以一般单个种植户很难能接受。”
李松坚与林琪教授有同样的感受,他感慨“新科技改造传统农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种植户更多的考虑的是生产成本,但其实如果细算一笔账的话,采用新技术的投入成本会在几年 内通过提高的产量换回来,但其后面带来的收益可比传统方式要多的多了。”
林琪教授表示,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优化和技术的不断成熟,现在的新技术新设备成本也在逐渐降低,同时新技术除了节水节肥之外,还能有效减少劳动力使用情况。“我们匡算过,一 亩地大约能节约3个劳动力,相当于节约800~1000元的成本。”
林琪教师表示,采取农业合作社的方式也是对抗旱情的有效办法。“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先进农业技术的单位使用成本,同时提高土地流转效率。”
■展望
提前抗旱,让作物不再喊渴 连续出现的干旱情况让李松坚等农技人员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提前抗旱”的重要性。“这也是咱青岛农技人员都在向种植户倡导的理念,深处这种易旱条件下,种植户就必须要提前准备,不能等狼来了才想起来造武器。”
李松坚介绍,所谓“提前抗旱”就是指种植户根据土壤条件、水源分布、蓄水条件等客观因素,在终止前就提前做好规划和相关预案。“比如说在相对缺少的地方种植抗旱作物,在靠近水源地的地方种植需水量大的作物。”
除了要提前选择种植品种,种植户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前规划种植密度,不能总是一味沿袭一种种植方式。“比如在旱肥地上种植密度可以适当加大,而在旱薄地上就要适当种的稀疏一点,防止作物生长期吸收不到充足的水分养分而影响整片地的收成。”
李松坚说,提前抗旱就是让种植户认清青岛的易旱现状,提前做准备,不要等到麦子需要浇水了才发现沟渠里已经干了。
对于今年春旱会对今年岛城粮食产量有怎么的影响,李松坚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给出拿前年的情况作了对比。“当时春旱也很严重,我们的旱地粮食产量有所下滑,但由于抗旱工作做得及时,水浇地粮食产量增加明显,最终粮食总产量比前一年大约增产10%”李松坚告诉记者,“昨天我们刚和市气象局专家做了一次会商,气象部门预计本周末青岛会又一次有效降雨,届时我们会抓住这个机会借雨增肥,加强田间管理,为今年夏粮生产打好基础。”(半岛记者 景毅 实习生 徐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