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昨日,青岛市大沽河管理局局长刘明信做客在线问政,就大沽河建后管理工作与网友进行交流。据介绍,大沽河综合治理工程产生的经济效益为每年19.64亿元,新建的9座闸(坝)拦蓄河道径流,水资源有效回灌了大沽河地下水,不仅涵养了水源,也较好改善了河道生态景观,吸引了一大批白鹭、野鸭到大沽河安家。
刘明信介绍,大沽河治理工程是我市治河史上以水利为主体的最大综合性基础建设项目,极大推动了水利现代化建设和水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2014年大沽河治理完工后,治理的成效陆续显现,防洪能力全线达到“50年一遇”标准,达到了国家防洪要求;蓄水、调水能力大大提升,河道内一次性拦蓄水量由原来的4400万立方米增加至8700万立方米,年供水量增加了6800万立方米。2014年春夏连旱期间,大沽河开闸放水,灌溉下游农田35万亩,补给即墨、平度两市用水400万立方米,及时解决了个别地区的饮水困难问题。除此之外,通过截污治污和绿化工程,大沽河水质显著提高,水中鱼类明显增多。依托河道治理,两岸区市大力发展高效灌溉农业、经济林产业以及生态旅游业,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和交通网络带,让大沽河流域农村村民真正感受并享受到治理的好处。经测算,大沽河综合治理工程科产生的经济效益为每年19.64亿元,其中,防洪工程3.18亿元,水源开发工程0.56亿元,交通工程0.78亿元,生态工程9.06亿元,旅游6.06亿元;而且效益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年增长。大沽河治理经济效益除各项工程的直接效益外,还能极大带动周边土地升值,从而进一步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和谐发展,初步测算沿岸地价年均增长幅度在12%左右。
“受厄尔尼诺影响,青岛连续三年缺雨干旱,我市所有大中型水库库容量大都在死水位以下,大沽河属于季节性河道,近几年缺少雨水,加上沿河居民生活和农业用水不断加大,除上游有少量拦蓄水外河道已基本干涸。 ”刘明信介绍,大沽河作为青岛三大水源之一,也被誉为青岛的母亲河,多年平均日供水20万立方米,然而今年的春旱形势严峻,下一步根据汛期来水情况将积极做好拦蓄水的准备。(记者 梁超)
[编辑: 林永丽]